[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血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9213.8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栾春杰;张跃建;孙卫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44;G01N21/82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米卡星 电解质 防腐剂 纯化水 缓冲液 试剂盒 稳定剂 种检测 血液 表面活性剂 单克隆抗体 胶乳微球 临床应用 共轭物 体积比 增敏剂 偶联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血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试剂盒,由试剂R1和试剂R2按体积比1﹕1组成。所述试剂R1:20~150mmol/L缓冲液、3~20g/L共轭物、3~20g/L稳定剂、5~20g/L电解质、3~20g/L增敏剂、0.5~10g/L表面活性剂、0.2~1g/L防腐剂、纯化水,pH值7.0~9.5。R2:1.5g/L~3.5g/L偶联抗人阿米卡星单克隆抗体的胶乳微球、20mmol/L~150mmol/L的缓冲液、3g/L~20g/L的稳定剂,5g/L~20g/L的电解质,0.5g/L的防腐剂,以及纯化水,pH值7.0~9.5。本发明准确、快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试剂,具体涉及检测血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特异性用于临床检测血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阿米卡星(Amikacin),又称丁胺卡那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等均具良好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亦有良好作用;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耶尔森菌属、胎儿弯曲菌、结核杆菌及某些非结核分枝杆菌属亦具较好抗菌作用;其结构式如下:
由于抗生素使用过量,临床上需要严格监控血药浓度。目前,阿米卡星药物代谢评估只能采用物理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检测设备价格昂贵,检测过程耗时长,样本前处理麻烦,而且需要专职的技术人员,因此非常不利于临床应用和推广。需要寻找胶乳免疫比浊法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检测血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试剂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究设计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的检测阿米卡星含量的试剂盒,实现准确、快速、简便的样本检测。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血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试剂盒,具体提供一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试剂盒。
本发明的原理: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人血浆中阿米卡星的含量。由于阿米卡星是小分子化合物,不能同常规的检测蛋白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一样形成交联的空间结构,因而,在本发明体系中引入共轭药物作为载体,将单克隆抗体交联到纳米胶乳颗粒的表面,试剂中的共轭物会与样本中的阿米卡星竞争结合纳米颗粒表面的抗体。当样本中没有游离的阿米卡星分子时,反应产生大量的聚集物,溶液表现为吸光度增加。当样本中含游离的阿米卡星分子时,游离的阿米卡星分子与偶联单克隆抗体的胶乳颗粒结合,凝聚反应被部分抑制,键合到样本中药物分子的抗体不能形成纳米颗粒聚集物,从而溶液吸光度下降。通过在600nm处测定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即可计算得出阿米卡星的浓度水平。
本发明人发现由于壳聚糖与阿米卡星两种分子的结构中不存在实现偶联的活性官能团,因此单纯以壳聚糖和阿米卡星为底物难以实现化学偶联反应。为此,本发明人通过对壳聚糖或阿米卡星进行结构改造,引入“桥梁结构”,从而实现二者的偶联化反应。实验中所采用的“桥梁结构”为丁二酸等带有羧基结构的化合物。壳聚糖分子与丁二酸酐反应形成有活性官能团的中间体(引入羧基基团),再在活化剂EDC存在的条件下与阿米卡星分子(结构中有很多氨基)通过化学偶联形成共轭药物。
壳聚糖(chitosan),葡糖氨基葡聚糖(Glycosaminoglycans)等可以偶联一定比例的阿米卡星分子用来作为共轭物。
壳聚糖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的试剂盒由试剂R1和试剂R2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本发明试剂盒所述试剂R1由下列配比的成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9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