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对称共轭二炔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7371.X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1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武超婷;李倩;李佳;徐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1/30 | 分类号: | C07C41/30;C07C43/215;C07C43/225;C07C17/269;C07C25/24;C07B3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对称 共轭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对称共轭二炔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催化剂与邻菲罗啉和强碱混合后,在氩气氛围中加入顺式烯溴、端基炔与溶剂,在140‑150℃的条件下搅拌回流反应20‑24h;B、产物经萃取、干燥、浓缩后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不对称共轭二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合成方法成本低,原料易得,操作较为方便,效率高,使用范围广,适合多种底物反应,且催化剂能够回收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对称共轭二炔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共轭二炔烃是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可以作为起始原料用于合成大环轮烯,共轭炔低聚物等。同时,还是多种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骨架结构。含有1,3-二炔结构的一些化合物已被确定有着高效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HIV活性。例如:从茵陈蒿中分离出来的传统中药成分19-(2-呋喃基)-5,7-十九碳二炔酸等。
文献中报道过的合成不对称共轭二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2000年E.Negishi课题组利用Pd催化交叉偶联选择性合成非对称1,3-共轭二炔。
该实验方法虽然产率较高,但是却需要分三步才能合成共轭二炔,反应较复杂。
(二)2008年Lei课题组报道了钯催化的不对称共轭二炔的合成。该反应以溴代苯乙炔和端基炔为底物,Pd(dba)2为催化剂,一种烯基膦为配体,三乙胺为有机弱碱,并加入CuI作助催化剂。
该反应底物的适用性较广,有很好的选择性,产率较高。但此方法使用了贵金属催化剂和膦配体,合成成本高。
(三)2009年,Lei课题组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加入NiCl2·2H2O做催化剂并加入CuI作助催化剂,配以TMEDA络合,使得能够得到较高产率的交叉偶联产物。
该实验方法不仅使用双金属催化剂,并且加入TMEDA配体络合,而且反应需要一种炔过量。
(四)2012年Ranu利用Cu-HAP配合物催化顺式溴代苯乙烯合成非对称的二炔。在此反应中,反式苯乙烯溴化物通常得到反式烯炔产物,而顺式苯乙烯溴化物通过消除反应产生的炔和另一种炔烃的交叉偶联,生成共轭二炔类化合物。
该实验方法利用特定结构的铜配合物,此配合物的合成较复杂。
(五)2013年谢美华课题组报到了镍催化的烷基格氏试剂与炔基砜的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不对称1,3二炔。该合成中,1,4-二芳基1,3-二炔可以获得中度至良好的产率,而对于烷基取代的1,3-二炔产率较低(30-54%)。
该实验方法使用的烷基格氏试剂不稳定、不易操作。
(六)2014年Ranu课题组利用双金属无配体催化剂,通过Cs
该实验方法底物适应性广,但是使用了双金属催化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合成共轭二炔的方法虽然较多,但这些方法有些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合成步骤;有些用的反应物不稳定,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反应时间过长,而且反应产率较低;有些使用有机膦药品易造成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这类反应大都使用钯、镍等贵金属或双金属为催化剂,反应成本较为昂贵而且不可回收,不适用于工业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73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