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氰废渣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6212.8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4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桥;仲鹏鹏;樊红杰;岳喜龙;尚通明;周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培英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渣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调碱,调碱后的废渣的浸出液的pH值为10~13;②破氰,搅拌状态下向搅拌反应釜中加入含氯破氰药剂;③造粒,搅拌下向步骤②破氰反应结束后的物料中加入熟石灰粉末和熟石膏粉末,搅拌结束搅拌反应釜中的物料形成均匀的球形颗粒。④干燥固化,将步骤③造粒完毕后搅拌反应釜中的颗粒1至2天自然晾干固化。本发明选择在碱性条件下用氯化法破氰,氰化物去除效果好;氰化物的氧化反应结束后盐分被固化在颗粒中而不进入废水系统;搅拌时应用两段频率使得形成的颗粒大小均匀;造粒时加入的石膏大大提高了颗粒的强度,有利于填埋场作业施工。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10296106.0,申请日为2014年6月2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含氰废渣的处理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险品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溶盐含量较高的含氰废渣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氰化物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是其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失去传递氧的作用,引起组织缺氧窒息。当水体中氰化物含量达0.01毫克/升时,即不宜作为饮用水;达0.03毫克/升时,对鱼类有急性中毒作用。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氰化物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毫克/升。
目前对于含氰废水的处理文献报道很多,应用比较广的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氯化法、空气吹脱法、二氧化硫—空气氧化法、生化处理法、臭氧氧化法、络合法、活性炭吸附催化法、电解法、膜分离法。而对含氰废渣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的文献很少,而对于可溶盐含量较高(可溶盐含量≥70%)的含氰废渣的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更是未见报道,也没有相关专利。
对于可溶盐含量较高的含氰废渣,一旦其中的高盐分进入废水,将难以去除,还会增加生化处理废水的难度,形成从废渣到废液再到废渣的死循环,所以不能采用处理部分其他废渣一样先对其中有害物质进行浸提,然后分别对废水、废渣进行处理的方法。
中国专利文献CN 1261716C(申请号 200410014106.3)公开了一种含氰废盐渣的处理方法,先将含氰废盐渣加入干燥器中加热,将脱除甲醇或乙醇的含氰废盐渣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中温灼烧,使含氰废盐渣中的氰化物完全氧化,从而去除盐渣中的氰,最后将含氰废盐渣在中温灼烧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焚烧炉进行焚烧,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这种高温焚烧法不适用于可溶盐含量较高的含氰废渣,该方法没有对废渣中的盐分进行固化;气固反应难以使所有废渣中的氰化物彻底氧化;而且高盐含氰废渣有腐蚀性,对热处理设备防腐要求较高,能耗也高,因此该方法成本很高,不适合处理大量可溶盐含量高的含氰废渣。
中国专利文献CN 1493537 A(申请号 02135755.2)公开了一种双氰胺废渣的处理方法,通过碱性氧化法或漂白粉氧化法去除废渣中的氰化物。碱性氧化法是向废渣中加入碱液,调节废渣的pH值为9.5~11.5,然后通入氯气,使氰化物氧化为氰酸盐,然后加酸调节pH值为8~9,再通入氯气,使氰酸盐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气。漂白粉氧化法是向废渣中加入漂白粉的水溶液(生成次氯酸)将废渣中的氰化物氧化为氰酸盐,氰酸盐进一步氧化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气。对于可溶盐含量较高的含氰废渣,若采用碱性氧化法,该方法需要两次调节pH,第二次需要加酸调节pH至8~9,而一旦加入酸过量或局部过量致使pH小于7,将直接导致氰化氢气体溢出,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 该方法对操作要求较高;另外,向废渣通入氯气难以使其与所有氰根离子完全混合均匀,容易造成反应不充分,破氰不彻底的情况;此外,该方法没有彻底解决高盐含氰废渣的固化问题,高可溶盐存在于废渣没有得到固化;若采用漂白粉氧化法,该方法同样存在可溶盐没有得到处理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可溶盐含量较高的含氰废渣的稳定化固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去除氰化物又能将其中盐分固化的含氰废渣的处理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氰废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6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漂白粉处理含氰废渣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脱轨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