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5163.6 | 申请日: | 2016-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5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浩 |
主分类号: | B63J2/12 | 分类号: | B63J2/12;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循环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属于船舶制冷领域,本制冷系统包括直线电机和伸缩管,伸缩管下端穿出船舶底部,直线电机的电机轴穿出船舶底部且端部连于伸缩管下端,制冷系统还包括水泵一和蓄水筒,水泵一上具有吸水管和出水管,吸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伸缩管上端和水泵一,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一和蓄水筒顶部,蓄水筒上端固连有水泵二,水泵二上具有进水管,进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二和蓄水筒底部,水泵二上端连通有制冷管,制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水泵二和蓄水筒底部,每根制冷管上均具有电磁阀一,蓄水筒底部具有温度传感器,蓄水筒底部具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具有电磁阀二。本系统利用了海水温度低的特点,没有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制冷领域,涉及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船舶上都具有制冷系统,船舶上的制冷系统与空调的制冷系统基本相同,均是有冷媒吸热实现制冷,该种方式耗电量大。一定深度的海水的温度足够人们进行降温,目前的制冷系统均没有将这个特性进行利用,导致大量电量的损耗,而且制冷效果并不好,另外,目前的空调污染越发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该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结构设计巧妙,利用了海水温度低的特点,没有污染,解决了现有船舶内制冷系统耗电量大,空调污染严重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均竖立设置的直线电机和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下端穿出船舶底部,所述直线电机的电机轴穿出船舶底部且端部连于所述伸缩管下端,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水泵一和呈圆筒形的蓄水筒,所述水泵一上具有吸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吸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伸缩管上端和水泵一,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一和所述蓄水筒顶部,所述蓄水筒上端固连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上具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二和所述蓄水筒底部,所述水泵二上端连通有若干根呈弯折状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泵二和所述蓄水筒底部,每根制冷管上均具有电磁阀一,所述蓄水筒底部具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蓄水筒底部具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具有电磁阀二,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水泵一和电磁阀二。
本制冷系统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本系统适用于船舶停止不动时使,需要制冷时,电机轴带动伸缩管下降至一定的深度,启动水泵一,海水被抽取至蓄水筒内,启动水泵二,根据不同的房间制冷打开对应的电磁阀一,冷水从蓄水筒内通过制冷管进行循环,制冷管安装在房间的墙壁内,露出外壁,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在制冷过程中,通过冷水的循环实现了快速制冷,结构设计巧妙。当蓄水筒内的水温度变高,触发温度传感器,启动水泵一,打开电磁阀二,温水排出,冷水在此进入蓄水筒内。本制冷系统结构设计巧妙,没有污染,能够实现房间快速制冷。
上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中,所述电机轴端部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固连于所述电机轴和伸缩管下端。
通过连接杆实现电机轴和伸缩管的连接。
上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中,所述水泵二上端固连有安装板,所述制冷管一端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
在安装板上对多根制冷管进行固定。
上述的一种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管上具有多个凸出且内部为空腔的制冷头。
通过制冷头能够进一步增加制冷速度,设计巧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船舶中循环式制冷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浩,未经黄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5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