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亚铜纳米线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4425.7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9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秦凤香;季川;杨森;淡振华;管宝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02 | 分类号: | C01G3/02;B82Y40/00;C22C45/00;C22C3/00;C22C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亚铜 纳米 线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及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氧化亚铜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脱合金化制备的纳米多孔铜为基体,将其浸泡在有机溶剂醇中一段时间即可获得长径比大于10的氧化亚铜纳米线。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制备的氧化亚铜纳米线在光催化、新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光电转换材料、光催化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等,此外还能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传感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及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氧化亚铜纳米线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亚铜以其低毒性、低成本以及优异的特性,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受到了极大的认可,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介于2.0~2.2eV之间,具有活性的空穴-电子对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可吸收绝大多数可见光,在光催化、光电转换、传感器、超级电容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污水处理等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纳米氧化亚铜材料包括氧化亚铜纳米颗粒(包括立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十四面体)、氧化亚铜纳米线、氧化亚铜纳米管、氧化亚铜薄膜等。氧化亚铜纳米线由于其特殊的几何形状、大的长径比以及纳米材料所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常见的制备方法主要液相合成法、电化学模板法等。大多数得到的氧化亚铜纳米线长径比较低,形貌难以控制,制备工艺复杂,因此较难大量生产。[(1)[66]Oh J,Tak Y,LeeJ.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NanoColumnar Junctions of Cu2O and ZnO on NiNanowires[J].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Letters,2005,8(6):C81-C84.(2)刘传银,胡军福,李学强.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J].化学研究,2005,16(4):55-5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氧化亚铜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氧化亚铜纳米线材料的制备技术。
本发明以纳米多孔铜为基板,采用在有机溶剂醇中浸泡的方式,促使氧化亚铜定向生长,获得具有高催化性能的纳米氧化亚铜线材料。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所述:
将富Cu合金带材加入至HF溶液中,水浴加热至25-70摄氏度,制备纳米多孔铜;将脱合金化制得的纳米多孔铜浸泡在有机溶剂醇中,生成氧化亚铜纳米线。
进一步的,HF溶液的浓度在0.01-0.2M。
进一步的,纳米多孔铜在需要在有机溶剂醇中浸泡1-4天。
进一步的,富Cu合金带材为包括非晶合金和晶态合金。
进一步的,富Cu合金带材的Cu的原子分数在20-70%,确保纳米多孔结构的形成。
进一步的,富Cu合金带材的材料为Ti-Cu、Zr-Cu、Al-Cu、Mn-Cu、Ag-Cu机合金带材
进一步的,富Cu合金带材制备步骤具体如下:按合金成分进行电弧熔炼,获得母合金锭。将破碎后母合金加热至熔融状态,在惰性气体高纯度氩气的保护下,将熔融合金吹至高速旋的铜棍表面,使熔融合金获得快速冷却凝固得到合金带材。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的有机溶剂醇为无水乙醇。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点如下:1、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2、不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无污染;3、光催化性能好。4、该具有纳米多孔铜基底的Cu2O纳米线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氧化亚铜纳米线的XRD图谱。
图2为实施例氧化亚铜纳米线的SEM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4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