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的角度可调节压电舵机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2110.9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邵妍;徐明龙;敬子建;张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4 | 分类号: | H02N2/04;B64C13/5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十字 双稳态 装置 角度 调节 压电 舵机 控制 方法 | ||
基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的角度可调节压电舵机及控制方法,该舵机包括底座,角度调节机构,十字梁双稳态装置以及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相连接的舵片;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弹性元件、调节螺钉以及楔面相互接触的滑动楔块和固定楔块;十字梁双稳态装置通过固定块安装于底座上方,主要包括十字连接的水平梁和纵梁,十字梁双稳态装置因受角度调节机构的预压力而产生双稳态,双稳态间的转换可由压电堆的通断电进行控制,舵片随运动的水平梁可实现姿态调整;本发明在高频驱动条件下,能够快速响应并双向驱动舵片,具有变形稳定,大行程,低能耗,响应迅速,动作准确可靠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能够断电后位置保持并实现双向大角度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的角度可调节压电舵机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舵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舵机逐渐向着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的方向发展。采用液压、气动驱动的舵机控制机构往往存在结构复杂、质量及体积大等缺点。而传统电动舵机则需要加减速装置,设备复杂,质量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的角度可调节压电舵机及控制方法,在高频驱动条件下,能够快速响应并双向驱动舵片,具有变形稳定,大行程,低能耗,响应迅速,动作准确可靠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能够断电后位置保持并实现双向大角度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的角度可调节压电舵机,包括底座1、角度调节机构5、十字梁双稳态装置6以及与十字梁双稳态装置6相连接的舵片12;角度调节机构5包括弹性元件2、调节螺钉3以及楔面相互接触的滑动楔块4-1和固定楔块4-2,其中弹性元件2通过前端凹槽与底座1固接,弹性元件2前后两端内壁分别与滑动楔块4-1和固定于底座1上的固定楔块4-2垂直面紧密接触,调节螺钉3穿过滑动楔块4-1并通过螺纹连接于底座1;十字梁双稳态装置6纵向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块7-1和第二固定块7-2安装于底座上方,其中第一固定块7-1纵向过盈内嵌于弹性元件2后端凹槽并通过固定螺钉14与底座1固接;十字梁双稳态装置6主要由十字连接的纵梁8和水平梁9组成,纵梁8由第一柔性梁8-1、第二柔性梁8-2、第一刚性梁8-3以及第三柔性梁8-4依次构成,水平梁9位于第一柔性梁8-1和第二柔性梁8-2之间,由结构和尺寸相同的第一水平刚性梁9-1和第二水平刚性梁9-2构成,第一水平刚性梁9-1和第二水平刚性梁9-2的外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压电堆11-1和第二压电堆11-2,第一压电堆11-1和第二压电堆11-2另一侧分别固接有第一惯性块10-1和第二惯性块10-2;舵片12连接在水平梁9上部;舵机装配完成后,角度调节机构5对十字梁双稳态装置6施加纵向预压力,纵梁8中的柔性梁受压变形并导致水平梁9绕十字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预设角度,即形成双稳态,该双稳态间的转换由第一压电堆11-1和第二压电堆11-2的通断电进行控制,由此随水平梁9运动的舵片12实现姿态调整。
所述第一柔性梁8-1、第二柔性梁8-2、第三柔性梁8-4和弹性元件2均属于柔性部件,其截面尺寸远小于轴向尺寸,当受到外力时会产生较大变形;所述第一刚性梁8-3、第一水平刚性梁9-1和第二水平刚性梁9-2的截面尺寸与轴向尺寸在同一数量级,刚度大且能抵御外力。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5中的滑动楔块4-1夹紧于弹性元件2前端内壁和固定楔块4-2的楔面之间,当向下旋转调节螺钉3预设距离时,其螺帽带动滑动楔块4-1沿楔面向下运动,滑动楔块4-1和固定楔块4-2增加的纵向尺寸导致弹性元件2前后两端内壁相互远离,使得嵌于弹性元件2后端凹槽的第一固定块7-1受到纵向挤压并施以十字梁双稳态装置6预设预压力,该预压力导致纵梁8中的第一柔性梁8-1,第二柔性梁8-2以及第三柔性梁8-4弹性变形,该变形对应于水平梁9绕十字中心产生的旋转角度相同而方向相反的两个稳定状态,由此实现通过调节螺钉3改变双稳态状态即舵机角度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2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