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层厚度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0807.2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2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彤远;吴海生;何文军;郑孟林;杨翼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层 厚度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地层厚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地层的原始数据点,将所述原始数据点进行平面拟合得到地层拟合平面;
通过插值拟合将地层拟合平面进行网格化得到具有网格的地层网格拟合平面;
通过所述原始数据点与所述地层网格拟合平面确定所述原始数据点对应的第一插值在地层深度方向上的绝对差值,对于所述绝对差值处于置信区间以外的原始数据点进行处理并重新进行插值计算;
通过双三次拟合差分方法,确定所述地层网格拟合平面上的并位于网格线交点处的点的切面的法向量;
根据所述法向量获得地层的顶界面与底界面之间的时间域值;
根据所述时间域值与弹性波在地层内传播的速度确定地层的真实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网格拟合平面通过Voronoi三角网插值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网格拟合平面上的所述网格线交点的插值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
a=y2-y1;
b=z2(y1-y0)-z1(y2-y0);
c=x1-x2;
d=z1(x2-x1)-z2(x2-x0);
e=(x1-x0)(y2-y0)-(x2-x0)(y1-y0);
其中,x1、y1、z1为原始数据点P1的坐标,x2、y2、z2为原始数据点P2的坐标,x0、y0、z0为待插值点N的坐标,z0为待插值的未知高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方法包括:
采用距离加权平均算法对不在所述网格线交点处的所述原始数据点进行第二插值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值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
所述V为不在所述网格线交点处的所述原始数据点至在所述网格线交点处的所述原始数据点的距离;
所述Vi为所述网格线交点处的所述原始数据点的第i个点;
di为不在所述网格线交点处的所述原始数据点至在所述网格线交点处的第i个所述原始数据点的第i个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置信区间为σ,其中,σ=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真实厚度之前还包括,将位于网格线交点处的所述原始数据点进行坐标变换,对经坐标变换后的所述原始数据点做法线,所述法线与地层的底界面相交,根据所述法线与地层的底界面的交点确定地层的顶界面与底界面之间的所述真实厚度,其中,所述法线的法向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地层网格拟合平面的地层界面三维空间数字模型后,通过双三次拟合差分方法的离散法线沿x轴的自左而右的方向,以及沿y轴的自上而下的方向求取三维空间上的顶界面上的所述原始数据点的所述法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08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