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引发报警及指纹定位获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1782.1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曹霞;竭洋;王中林;朱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04 | 分类号: | H02N1/04;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发 报警 指纹 定位 获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引发报警及指纹定位获取系统,所述自引发报警及指纹定位获取系统包括纳米发电机和报警系统,所述纳米发电机用于将外源物触碰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输出电信号,同时收集外源物信息;所述报警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纳米发电机输出的电信号,并报警实现自引发报警的同时能够收集触发报警系统的触及者的指纹,并且指纹的获取及识别方法非常简单,便于实际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指纹定位获取及报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引发报警及指纹定位获取系统。
背景技术
指纹是世界上公认的也是最重要的个体特征之一,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因此指纹常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探和保密工作之中。指纹可分为明显纹,即目视可见的纹路;成型稳纹,即在柔软物质,如手接触压印在蜡烛,黏土上的指纹;潜伏指纹,即经身体自然分泌物如汗液,转移形成的指纹纹路。其中,潜伏指纹目视不易发现,这类指纹是案发现场中最常见的,并且这类指纹肉眼无法看到,需要经过特别的方法及使用一些特别的化学试剂加以处理,才能显现出这类指纹。
对于潜伏指纹,如果是留在金属、玻璃、磁砖等非吸水性物品表面,检验方法相对容易,通常可以用粉末法,磁粉法等在物品表面提取出完整的指纹;而对于留在纸张、卡片、皮革、等吸水性物品表面的指纹,则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使其显形,常用的化学处理法有:碘熏法、宁海得林(Ninhydrin)法、硝酸银法、萤光试剂法等等。近年来,一些新进的指纹识别技术也逐渐得到法庭的认可,如3D活体指纹识别技术,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等。
目前,“指纹识别”常常只作为刑侦的辅助手段,但应用不够广泛,其主要问题为:首先,“指纹比对”需要通过大型机器处理,价格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其次,潜伏指纹显形及提取方法相对复杂,尤其是大多潜伏指纹都需要化学处理才能真正显形;最后,指纹提取前,要预先考察潜伏指纹隐形的场所,确定指纹隐藏的区域,才能进行指纹的精确提取及识别,这是一个繁琐、耗时耗力的过程。同时,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可同时完成自引发报警和指纹定位获取的一体化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引发报警及指纹定位获取系统,实现自引发报警的同时能够收集触发报警系统的触及者的指纹,并且指纹的获取及识别方法非常简单,便于实际产业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引发报警及指纹定位获取系统包括纳米发电机和报警系统,所述纳米发电机用于将外源物触碰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输出电信号,同时收集外源物信息;所述报警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纳米发电机输出的电信号,并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发电机为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摩擦部件和电极;所述摩擦部件用于累积外源物与摩擦部件触碰产生的感应电荷,并收集外源物信息;所述电极用于传导感应电荷并输出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纳米发电机为薄膜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所述摩擦部件为摩擦层;所述摩擦层材料为硝酸纤维素薄膜,利用硝酸纤维素薄膜的特殊性质,构建基于硝酸纤维素膜的薄膜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来实现自引发报警及相应的指纹定位获取和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单电极,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镀有金属电极,所述外源物为手,依靠手触碰所述硝酸纤维素膜即可使所述薄膜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发电,从而引发报警,同时所述硝酸纤维素膜获取指纹。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系统包括遥控部分和报警部分;所述遥控部分包括遥控器;所述报警部分包括报警器;所述遥控部分用于接收摩擦纳米发电机发来的电信号并引发所述遥控器工作,与此同时,所述遥控器发出信号操控所述报警器工作;所述报警部分用于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信号并开始报警,同时把信号传出,警示工作人员及时收集捕获、滞留在薄膜式摩擦纳米发电机上的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式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增大摩擦层面积或多个薄膜式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串联和/或并联形成纳米发电机阵列,由外源物触碰产生电信号进而引发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1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