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电站排气混流降温红外隐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0137.8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0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杰;张军刚;谈学超;刘海鹏;白保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吉美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5 | 分类号: | F01N3/05;F01N13/14;F01N13/20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管 喇叭形 混流 混流腔 喷管 红外隐身 排气 加速喉管 隔热层 内燃机 电站 消声器 侧壁布置 出口方向 出口位置 端部连接 高压风机 排气导流 排气尾管 入口位置 喇叭型 微孔型 穿过 外围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电站排气混流降温红外隐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混流腔(101)通过加速喉管(102)与喇叭形扩张尾管(103)连接,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2)布置在混流腔(101)中心位置,高压风机(3)布置在混流腔(101)入口位置,排气导流锥(104)布置在喇叭型扩张尾管(103)出口位置,多根混流喷管(105)穿过喇叭形扩张尾管(103)侧壁布置在喇叭形扩张尾管(103)入口周围,混流喷管(105)朝向喇叭形扩张尾管(103)出口方向,隔热层(106)布置在混流腔(101)出口、加速喉管(102)、喇叭形扩张尾管(103)以及混流喷管(105)外围,隔热层(106)端部与喇叭形扩张尾管(103)端部连接一体。本发明降低排气温度,有助于电站实现红外隐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内燃机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燃机电站排气混流降温红外隐身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电站排气温度较高,与周围环境温差较大,在红外检测条件下特征明显,不利于军用内燃机电站隐身使用。目前,降低内燃机电站红外特征的措施主要为使用水冷消声器降低排气温度,通过使用水冷消声器降低排气温度,可以起到减少红外特征的目的,但是水冷消声器需连接水路,水箱、水泵等结构较复杂,且排气温度不能完全达到红外隐身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内燃机电站高温排气红外特征明显的缺点,提供一种内燃机电站排气混流降温红外隐身装置,通过冷空气与高温排气混流,降低排气温度,减小排气部位与环境温差,从而减少红外特征,达到红外隐身的目的。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电站排气混流降温红外隐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混流腔、加速喉管、喇叭形扩张尾管、排气导流锥、混流喷管、隔热层、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和高压风机,混流腔通过加速喉管与喇叭形扩张尾管连接,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布置在混流腔中心位置,高压风机布置在混流腔入口位置,排气导流锥布置在喇叭型扩张尾管出口位置,多根混流喷管穿过喇叭形扩张尾管侧壁布置在喇叭形扩张尾管入口周围,混流喷管朝向喇叭形扩张尾管出口方向,隔热层布置在混流腔出口、加速喉管、喇叭形扩张尾管以及混流喷管外围,隔热层端部与喇叭形扩张尾管端部连接一体,形成密封结构;所述排气导流锥为锥形结构,所述排气导流锥锥体中心线与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同轴线,所述排气导流锥锥体尖端朝向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所述混流腔为锥形结构,所述混流腔最小截面与加速喉管相等;所述喇叭型扩张尾管最小截面与加速喉管相等;所述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出口端封闭,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的管壁上布满微孔出气口。所述混流喷管为内径较细的圆管。
本发明的作用是:通过将冷空气与高温排气混流,达到降低排气温度,减小排气部位与周围温差的目的,从而降低红外特征,有助于电站实现红外隐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混流腔;102、加速喉管;103喇叭形扩张尾管;104、排气导流锥;105、混流喷管;106、隔热层;2、消声器微孔型排气尾管;201微孔出气口;3、高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吉美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吉美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0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套管修补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增压器快速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