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微机五防主接线图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8131.7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0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魁;陈月卿;吴善班;林静怀;林匹;李泽科;吴庆华;王家兴;潘钦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8;G06Q50/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微机 五防主 接线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微机五防主接线图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输出模块,用于读取微机五防系统的一次主接线图信息,并将分析结果回传给微机五防系统;典型间隔模型库用于存储不同类型间隔的典型接线模型;模型编辑模块用于建立典型接线模型;图形分析模块对输入输出模块读取到的一次主接线图信息拆解成若干间隔,并将所述若干间隔分别与典型间隔模型库进行匹配,得到接线图分析结果;图形编辑模块将典型间隔模型库中的典型接线模型转换成可编辑的接线图并在窗口中进行显示。本发明实现了对微机五防系统一次主接线图的自动识别,得出微机五防系统需要使用的必要五防属性参数,同时系统维护及使用相对简单,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实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微机五防主接线图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中一般安装有微机五防系统,微机五防系统作为倒闸操作安全的保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微机五防系统一般包括一次主接线图和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公式,同时由于微机五防系统与倒闸操作相关性很大,所以很多微机五防系统本身还带有倒闸操作票编写功能。目前的防误闭锁逻辑公式以及倒闸操作票编写等功能都是人工编写的,整个编写过程效率低,花费时间成本高,并且遗漏易错,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业内一直研究如何实现防误闭锁逻辑公式以及操作票的自动生成。
不管是人工编写还是自动编写防误闭锁逻辑公式及倒闸操作票,首要的步骤都要实现一次主接线图接线方式及各设备属性信息的识别。由于现在变电站大多数的软件应用系统都是满足CIM模型规范的,所以业内一般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研究。现有技术从不同的方面来实现主接线图设备属性信息的识别:有通过变电站CIM模型获取设备间连接关系并形成拓扑连接网络,从而得出设备所在的位置,并进一步建立“电气岛”,用于识别设备有电无电情况等;还有通过建立标准的含有充分所需要设备属性信息的接线间隔模型,然后再使用该标准间隔模型进行主接线图编制,这样由于制图时模型本身已经包含所需要的设备属性信息,也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识图要求;再有的就是利用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用于获得更多的设备属性信息。
现有的技术方案在微机五防系统一次主接线图自动分析识别上面带来了进步,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使用拓扑连接网络分析方法大多只能识别设备的连接关系,其它属性很难识别,不足以支持防误闭锁逻辑公式和倒闸操作票的自动生成;另外使用标准间隔模型方法则存在模型适用范围窄,模型种类过多,导致模型编制和维护工作困难,以及图形绘制过程模型选用及修改困难的问题,导致很难真正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微机五防主接线图分析系统,实现对微机五防系统一次主接线图的自动识别,得出微机五防系统需要使用的必要五防属性参数,同时系统维护及使用相对简单,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实用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微机五防主接线图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典型间隔模型库、模型编辑模块、图形分析模块和图形编辑模块;
所述输入输出模块用于读取微机五防系统的一次主接线图信息,并将该一次主接线图的分析结果回传给微机五防系统;
所述典型间隔模型库用于存储不同类型间隔的典型接线模型;
所述模型编辑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不同类型间隔的典型接线模型;
所述图形分析模块对输入输出模块读取到的一次主接线图信息拆解成若干间隔,并将所述若干间隔分别与典型间隔模型库进行匹配,得到接线图分析结果;
所述图形编辑模块用于将典型间隔模型库中的典型接线模型转换成可编辑的接线图并在窗口中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8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