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组分硅酮结构胶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6036.3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蒋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成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83/04 | 分类号: | C09J183/04;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酮结构胶 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 气相法二氧化硅 纳米碳酸钙 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力学性能要求 明框玻璃幕墙 功能性助剂 氨丙基三 玻璃板块 玻璃幕墙 大型玻璃 抗震作用 施工要求 氧基硅烷 重量配比 肟交联剂 风荷载 混合酮 专用的 幕墙 色浆 色胶 粘结 制备 填充 生产 支撑 | ||
一种大型玻璃幕墙专用的单组分硅酮结构胶,由按照重量配比的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气相法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色浆、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甲基混合酮肟交联剂、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N‑(B‑氨乙)‑Y‑氨丙基三甲(乙)氧基硅烷、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混合制备而成,其中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为支撑原料,气相法二氧化硅和纳米碳酸钙为主要填充原料,色胶可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定制不同的颜色,其他原料为功能性助剂。本发明主要针对目前全隐、半隐及明框玻璃幕墙对硅酮结构胶承受正负风荷载、抗震作用,承受玻璃板块自重等的力学性能要求提出的可适用于各种构造的玻璃幕墙粘结需要的单组分硅酮结构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硅酮结构胶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单组分硅酮结构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硅酮胶的粘接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有耐候性、防潮、适应冷热变化大的特点,加之其与绝大多数基材良好的相容性,已成为建筑行业首选的粘接、密封类胶粘剂。根据用途不同,硅酮胶主要有中性耐候密封胶、中性结构胶和酸性玻璃胶等类型。随着当今社会对建筑墙体装饰美观、新颖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建筑行业玻璃幕墙,特别是隐框玻璃幕墙应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而建筑幕墙采用硅酮结构胶接缝的部位都是受力结构,是关系幕墙安全的关键部位,也是幕墙接缝中最重要的一类胶缝,不仅要承受正负风荷载、地震作用,还要长期承受玻璃板块的自重。因此用于玻璃幕墙结构粘结的结构胶成了建筑业关注的焦点,要求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抗张、抗剪切强度,抗反复拉伸、压缩和剥离粘结强度,要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在正负应力很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胶层的基本形状,防止玻璃因变形过大而破裂。众所周知,目前硅酮结构胶外观上普通有凝胶、结皮的现象,热流失严重,易龟裂、粉化,浸水后及紫外线光照后的拉伸粘结性不够等缺陷,不能满足多变环境下的全隐玻璃幕墙结构粘结需要。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全隐、半隐玻璃幕墙结构粘结用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生产方法,即使在极度高温、极度低温、终年潮湿、紫外线照射等恶劣环境下的粘结性和位移承受能力都能满足需要的单组分硅酮结构胶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全隐、半隐玻璃幕墙结构粘结用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生产方法,即使在极度高温、极度低温、终年潮湿、紫外线照射等恶劣环境下的粘结性和位移承受能力都能满足需要的单组分硅酮结构胶生产方法。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单组分硅酮结构胶,其特征在于该硅酮结构胶由下述材料按照重量配比制备而成:
20000粘度(25℃,mpa.s)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250-260份;
80000粘度(25℃,mpa.s)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220-230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10-15份;
纳米碳酸钙450-480份;
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35-40份;
甲基混合酮肟交联剂4-5份;
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8-10份;
N-(B-氨乙)-Y-氨丙基三甲(乙)氧基硅烷5-10份;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1份;
色浆35-50份;
生产步骤如下:
(1) 将2000L捏合机启动后投入室温硫化甲基硅橡胶,搅拌升温至50℃投入纳米碳酸钙,搅拌升温至80℃投入气相法二氧化硅,待继续搅拌升温至135-150℃,并且100℃以上持续作业时间达到3小时,-0.09Mpa状态下真空脱水,使用水分测定仪检测水分值低于0.3%时产出基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成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成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60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