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为识别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5508.3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3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戴欣;范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朱佳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为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为识别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获取用户在t1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获取对应用户记录的t2内的历史状态数据,其中,历史状态数据用于表征用户在t2内的身体移动状态;基于t3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判断用户当前的身体移动状态是否为静止状态,若是,则基于t1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历史状态数据,以及预设的静态行为规则,确定用户当前的行为;否则,则基于t1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以及预设的动态行为规则,确定用户当前的行为,其中,t1包含t3。这样,终端就可以仅通过用户的身体加速度数据,以及历史状态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行为,提高了检测的精度,节约了设备的资金成本,降低了数据采集的复杂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为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可穿戴的智能产品也不断地发展,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可穿戴的智能产品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控,并根据用户的行为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久坐提醒、跌倒检测、人物活动规律统计,以及健康度分析等。
现有技术下,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检测时,可穿戴的智能产品固定在用户的躯干或四肢等特定位置,然后采集各种行为模式下在三个维度上(如,x轴,y轴,z轴)的加速度数据和转动角速度数据,以及基于上述加速度数据和转动角速度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获得各种行为模式的模型,从而确定用户当前的行为。
由于上述各种行为模式的模型,是基于对用户身体上的特定位置的加速度数据和转动角速度数据进行训练获得的,因此,可穿戴的智能产品需要固定在用户的躯干或四肢等特定位置,否则,将会影响检测的精度,其次,需要分别对加速度数据和转动角速度数据进行复杂地采集,以进行行为检测。
显然,这限制了可穿戴的智能产品的安放位置,降低了检测的精度,增加了用于检测的设备的资金成本,提高了采集的复杂度,浪费了大量时间,降低了效率,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行为识别的方法及装置,用于仅通过用户的身体加速度数据,以及用户的历史状态数据,就可以先确定用户的当前行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为识别的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第一历史时长t1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
获取对应用户记录的第二历史时长t2内的历史状态数据,其中,历史状态数据用于表征用户在t2内的身体移动状态;
基于第三历史时长t3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判断用户当前的身体移动状态是否为静止状态,若是,则基于t1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历史状态数据,以及预设的静态行为规则,确定用户当前的行为;否则,则基于t1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以及预设的动态行为规则,确定用户当前的行为,其中,t1包含t3。
较佳的,获取用户在t1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具体包括:
在t1内,按照设定的周期,获取用户的身体加速度数据,其中,一个身体加速度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在预设的每一个维度上的加速度数据。
较佳的,基于t3内的身体加速度数据,判断用户当前的身体移动状态是否为静止状态,具体包括:
基于用户在t3内的每一个身体加速度数据包含的各个维度上的加速度数据,分别确定每一个身体加速度数据对应的总加速度数据,其中,一个身体加速度数据对应的总加速度数据与一个身体加速度数据包含的各个维度上的加速度数据的平方和呈正相关;
基于用户在t3内的各个总加速度数据的标准方差,确定用户在t3内的总加速度标准方差,其中,用户在t3内的总加速度标准方差与用户在t3内的各个总加速度数据的标准方差呈正相关;
判断t3内的总加速标准方差是否低于预设的静态门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