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制备固体发光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3715.5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3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钢锋;杨升宏;陈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77 | 分类号: | C09K11/7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发光材料 制备 稀土金属盐 胺盐酸盐 快速制备 硝酸盐 乙二胺盐酸盐 柠檬酸 固体混合物 甲胺盐酸盐 乙胺盐酸盐 发光性能 反应溶剂 反应条件 热解反应 热解过程 微波辅助 研磨混合 传统的 硫酸盐 盐酸盐 溶剂 丙胺 卤盐 热解 耗时 能耗 微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制备固体发光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以柠檬酸、胺盐酸盐及稀土金属盐为原料,直接将上述原料研磨混合均匀后,采用微波辅助热解反应获得。所述胺盐酸盐包括甲胺盐酸盐、乙胺盐酸盐、乙二胺盐酸盐或丙胺盐酸盐;所述稀土金属盐为含镧或钇的卤盐、含镧或钇的硫酸盐或含镧或钇的硝酸盐。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用于制备固体发光材料方法的缺陷,所述方法制备步骤简单,制备快速耗时短(热解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成本低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该方法利用微波直接热解固体混合物就可以得到具有发光性能的材料,无需任何溶剂的参与,摆脱了对反应溶剂的依赖,适于大量生产和工业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制备固体发光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发光材料在光电子学、激光、照明、显示、辐射探测、医药、农业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固体发光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用于制备固体发光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水热合成法、高温固相烧结法等。
化学沉淀法是将各种原料溶解于同一种溶液中,然后加入沉淀剂或在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沉淀性的物质并从溶液析出后,经过洗涤、热分解或脱水得到氧化物粉料,再在还原气氛下以一定温度锻烧而成,冷却后即得到所需产品。而溶胶凝胶法则是以有机化合物溶液作为母体材料,配以激活剂、共激活剂、助熔剂等有机化合物,混合后,加入水,在溶液中静化形成凝胶,经过干燥、锻烧去除有机物后,再在弱还原气氛下锻烧还原得到发光材料。喷雾热解法是将各金属盐按制备复合型粉末所需的化学计量比配成前驱体溶液,经雾化器雾化后,由载气带入高温反应炉中,在反应炉中瞬间完成溶剂蒸发、溶质沉淀形成固体颗粒、颗粒干燥、颗粒热分解、烧结成型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最后形成超细粉末。水热合成法以液态水或气态水作为传递压力的介质,利用绝大多数物相在高压下均能部分溶于水的特性,使反应在液相或气相中进行。以上四种方法都具备一个显著的缺点,即无法克服对于溶剂的依赖性,并且制备步骤繁琐复杂,生产周期长。
高温固相烧结法作为制备发光材料的常用方法,是将高纯度的各种原料进行机械粉磨、混合、预处理后,于1000℃~1600℃℃高温锻烧反应数小时,最后粉碎研磨得到产品。但是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几小时高温状态下制备,反应过程能耗大,制备周期长。
因此,急需一种制备简单,反应快速,且得到的固体发光材料形态好,不依赖于溶剂的新合成方法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备固体发光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能耗少、简单温和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备固体发光材料的方法,以柠檬酸、胺盐酸盐及稀土金属盐为原料,在无溶剂参与下采用微波辅助热解反应获得。
优选地,所述胺盐酸盐包括甲胺盐酸盐、乙胺盐酸盐、乙二胺盐酸盐或丙胺盐酸盐;所述稀土金属盐为含镧或钇的卤盐、含镧或钇的硫酸盐或含镧或钇的硝酸盐。
优选地,所述柠檬酸、胺盐酸盐与稀土金属盐的反应摩尔比为(0.1~1):(1~2):(0.1~1)。
优选地,微波辅助热解反应的时间为0.5~5分钟。
更具体地,是将所述原料直接研磨混合均匀后,采用微波辅助热解进行反应。
发明人前期利用柠檬酸、甲胺盐酸盐在水溶剂的参与下,经过微波辅助热解掺杂镧得到了一系列碳量子点荧光材料,但上述合成路线及原理与本发明的固体发光材料均显著不同,例如,本发明完全为无溶剂固相反应,此外,前述工作制备的发光材料在溶液下发光,而在固相状态下不发光。本发明的发光材料是在固相状态下发光,而在溶液状态下仅有微弱发光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3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铋掺杂钨酸盐红色荧光粉及制备方法、应用
- 下一篇:一种精炼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