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平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3004.8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晓东 |
主分类号: | B60G17/06 | 分类号: | B60G1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高俊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汽车 平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是汽车设计、制造及应用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数量已在不断攀升,但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显,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生命被交通事故吞没,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难以磨灭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
纵观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多数交通事故与车辆行驶中重心侧向偏离有关,汽车在水平路面处于静态时其重心几乎平均分部于两侧车轮,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的复杂性和驾驶员操控技术及车辆结构差异等因素,车辆在转弯特别是急打方向时车辆重心侧向偏离现象较突出,轻者会左右摇晃让乘客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汽车操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就其在导致或加重车辆行驶过程中重心侧向偏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驾驶员技术或汽车悬架系统故障导致行驶中汽车左右晃动使重心侧向偏离;
2、由于货物或人员装载不平衡导致的重心侧向偏离;
3、冰雪或泥滑路、弯曲路致使车辆急转方向或转弯产生的离心力导致重度晃动,且车身越高、中心越高车体摆幅越大;
4、车辆转弯时所装固态货物固定不牢因为离心力等与车辆发生相对运动、液体货物在离心力作用下左右晃动而导致的重心侧向偏离;
5、公路路面不平,某一侧车轮气压不足导致的重心侧向偏离。
以上情况下,当汽车重心出现侧向偏离某一侧时,某一侧的车轮及所有的弹性元件受力变大,汽车该侧车身高度迅速降低,而另一侧车轮和弹性元件受力变小,在车轮气压和弹性元件弹力作用下使该侧车身迅速增高,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随着转弯的加深和离心力的加重,现有技术中车辆一侧车轮作为支撑点通过左右钢性横向连接将另一侧撬起,这时由于汽车车轮表面与地表接触面积减小,车轮与底面的摩擦力急剧变化,轻者致使车体晃动或甩尾,重者导致车辆侧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心侧向偏离,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由于车辆车轮表面与地表接触面积减小,车轮与底面的摩擦力急剧变化,轻者致使车体晃动或甩尾,重者导致车辆侧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平衡结构,该车体结构可消除或削弱因为车辆转弯或行驶至不平整路面时,车轮倾斜导致的车轮表面与地表接触面积减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平衡结构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平衡结构,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平衡结构,包括车轮支承、车桥、减震器、副车架及车架,所述车桥用于连接车轮支承与副车架,所述减震器用于连接车轮支承与车架,还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与第三铰接部,所述车桥通过第二铰接部与车轮支承铰接连接,所述车桥通过第三铰接部与副车架铰接连接,所述减震器通过第一铰接部与车架铰接连接;
所述减震器可以第一铰接部为转动点转动,转动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副车架的长度方向;
所述车轮支承可以第二铰接部为转动点转动,转动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副车架的长度方向;
所述车桥可以第三铰接部为转动点转动,转动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副车架的长度方向。
以上结构针对汽车在离心力下或行驶至凹凸路面时,特别是在高速转弯时,汽车的车轮相对于车体,向车轮宽度方向左右歪斜,致使车轮的底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导致的汽车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车辆上所采用的非独立悬挂系统,车辆的前桥或后桥与车轮支承直接连接,所述车轮支承即为用于安装轮胎的部件,在车辆左右歪斜时,车轮随车体左右歪斜,这样,车轮单侧与地面接触;现有技术车辆上所采用的独立悬挂系统中,车桥与副车架铰接连接,这样,在车辆转弯或行驶至不平整路面时,独立悬挂系统中的减震器伸缩或伸长,相应车桥绕其与副车架之间的铰接点转动,此情况下,也会使得车轮随车桥的转动而发生左右歪斜,形成车轮单侧与地面接触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晓东,未经杨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3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