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正极材料以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6860.7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出;日比野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25;H01M4/58;H01M10/0525;H01M10/0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磊;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物 固体 电解质 材料 正极 以及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正极材料以及电池。针对现有技术,期望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本发明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具备硫化物层和氧化物层,所述硫化物层包含硫化物材料,所述氧化物层包含所述硫化物材料被氧化而成的氧化物,所述氧化物层位于所述硫化物层的表面,当将通过XPS深度方向分析测定到的所述氧化物层的最表面的氧/硫元素比率设为x,将通过所述XPS深度方向分析测定到的、在SiO2换算溅射速率下距离所述氧化物层的最表面32nm的位置的氧/硫元素比率记为y时,满足1.28≤x≤4.06且x/y≥2.60。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池用正极材料、以及电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Li2O作为添加剂,从而向结构中导入氧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自身被氧化而成的氧化物层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粒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93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944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期望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具备包含硫化物材料的硫化物层、和包含前述硫化物材料被氧化而成的氧化物的氧化物层,前述氧化物层位于前述硫化物层的表面,当将通过XPS深度方向分析测定到的前述氧化物层的最表面的氧/硫元素比率设为x,将通过前述XPS深度方向分析测定到的、在SiO2换算溅射速率(sputtering ratecalculated as SiO2)下距离前述氧化物层的最表面32nm的位置的氧/硫元素比率设为y时,满足1.28≤x≤4.06且x/y≥2.60。
根据本公开,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1000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电池2000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粒子最表面的O/S比率与放电容量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正极3000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不含导电助剂的正极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包含导电助剂的正极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正极活性物质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界面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2和比较例8的线性扫描伏安法的测定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00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
101 氧化物层
102 硫化物层
2000 电池
201 正极
202 电解质层
203 负极
204 正极活性物质粒子
205 负极活性物质粒子
3000 正极
301 导电助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68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