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PGA的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算法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3521.3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缮;李贝贝;刘庆华;谢跃雷;晋良念;姚连明;汪瑞;李浩然;吕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13/89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12 | 代理人: | 周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pga 宽带 穿墙 雷达 成像 算法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宽带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算法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穿墙雷达利用电磁波对墙等非导电性障碍物的穿透性,并通过接收传播介质中变化而引起的反射信号,可以指示识别要探测的墙后目标,从而避免对障碍物进行破坏移位,利用这种非接触的方式决策后续的动作。这对于军事、警戒、反恐中的侦查、监控,自然灾害中的人员搜索,医疗系统中的测试与监护有重要意义。由于灾后幸存者、恐怖分子及所挟持人质通常都是隐藏的,被混凝土、墙体等障碍物隐藏,如何对目标体进行高效、快速、简便的雷达成像是许多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在现有的各种成像算法中,后向投影(BP,Back Projection)成像算法具有成像精度高等特点,但运算量较大,算法复杂,成像速度慢;穿墙探测雷达目标成像区域一般较小,数据通道数少,选用BP成像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算法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成像精度高,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和运算量,提高了成像速度。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FPGA的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算法的实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墙体目标模型,通过穿墙雷达对构建的目标模型进行探测,利用滤波方法处理原始回波信号得到目标回波信号;
2)将穿墙雷达天线阵列放置到距离墙体一定距离处,分析穿墙雷达电磁波成像路径,按照近似穿墙雷达电磁波成像路径求解时延,并对时延加以补偿,简化时延求解复杂度;
3)采用CORDIC算法替代步骤2)中时延求解过程中的平方开根号运算,易于FPGA实现;
4)选择合适的数据量化位数,减小步骤2)中时延计算的量化误差,提高成像准确度;
5)按照步骤2)中简化后的时延求解公式,结合步骤3)中的CORDIC算法以及步骤4)中选用的数据量化位数,设计基于FPGA的后向投影算法;
6)将步骤1)中的得到的目标回波信号量化为定点数,作为步骤5)中FPGA成像算法数据的输入;
7)将FPGA成像输出数据转化为浮点数,利用MATLAB得到目标成像结果;
通过上述步骤,获得基于FPGA的超宽带穿墙雷达后向投影成像算法的成像结果。
所述步骤1)中,采用GprMax软件生成空场景数据与有目标场景的A-Scan原始回波数据,通过两组数据直接对消法获得目标回波信号。
所述步骤2)中,穿墙雷达天线阵列与墙体的距离为1-3m。
所述步骤2)中,在收发分置天线阵列中,发射天线发出的电磁波经目标后向散射传播到接收天线的传输时间为:
其中(x,y)为目标的坐标,(x0,y0)为发射天线的坐标为,(x1,y0)为接受天线的坐标,d为墙体厚度,ε为墙体介电常数,c为真空中波速;
在收发同置天线阵列中,发射天线发出的电磁波经目标后向散射传播到接收天线的传输时间为:
其中,(x,y)为目标的坐标,(x0,y0)为收发同置天线的坐标,d为墙体厚度,ε为墙体介电常数,c为真空中波速。
所述步骤3)中,CORDIC算法采用向量模式,N次迭代输出结果为:
Yn+1=0 (4)
若Z0=0,对于给定的X0和Y0,N次迭代输出结果为:
(X0,Y0)为给定向量的输入,K为比例因子。
所述步骤4)中,时延的计算部分采用24位定点数进行量化,其中1位符号位,19位小数位。
所述步骤6)中,回波数据采用16位点数进行量化,其中1位符号位,9位小数位。
所述的墙体,均为均匀介质墙体。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3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