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公害鲫鱼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3031.3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刘红;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渔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3 | 分类号: | A01K61/13;A23K50/80;A23K10/37;A23K10/38;A23K10/30;A23K10/26;A23K20/158;A23K20/22;A61K36/8945;A61P31/04;A61P31/12;A61P37/04;A61P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2333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害 鲫鱼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公害鲫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肉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3克、脂肪 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最大体长约30cm,栖息深度为0-20米,无毒,经济型食用鱼类,物美价廉。多产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带,洱海鲫鱼较为出名。鲫鱼是我国淡水养殖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是以杂食性为主的鱼类,以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而成为水产养殖业备受关注的养殖品种,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递增,养殖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而由于环境污染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多重原因,鲫鱼的患病率逐代提高,产量逐年下降,养殖户为了避免经济损失,增加收益,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药剂及促生长激素,造成人食用后引发器官病变,并且危害着新生儿的发育,造成致畸致残,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秩序,还对环境及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因此一种低成本、效果好的无公害鲫鱼养殖方法有待发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变当前鲫鱼养殖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公害鲫鱼养殖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公害鲫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鱼塘使用前进行彻底清淤,清理淤泥后,使用新的壤土铺设池底10-12厘米厚,暴晒7-9天,注入新水,水中添加二氧化氯、过氧化钙,并在水体中植入益生菌和浮游生物,防止病毒细菌的潜伏,且该消毒剂绿色无毒,该益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这些益生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细菌、病毒和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刺激鲫鱼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T、B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群体免疫力,能合成维生素B1、B2、B6、烟酸等多种B族维生素,提高鲫鱼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数量分别为1×10^3cfu/ml、3×10^4cfu/ml;
(2)将上浮2-3天的鲫鱼苗种用浸泡液浸泡5-10分钟,不仅对病毒和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增强了鲫鱼内脏各个部位的抵抗力,尤其是肝肺功能,该浸泡液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黄芩13-17份、柴胡11-14份、山药10-13份、三七10-12份、板蓝根9-11份、甘草9-11份、茜草8-10份、大蓟7-9份、小蓟6-8份、蟾酥4-6份、刺猬皮3-5份、土鳖虫2-4份;
(3)浸泡处理后,将鱼苗转入鱼塘,使鱼苗密度4000-5000尾/亩,前1-2天不投喂饲料,让鱼苗吃培育塘内浮游生物,之后使用抗病饲料喂养鲫鱼,该抗病饲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麦麸30-35份、豆渣25-30份、酒糟23-26份、鹅菜21-25份、黑麦草20-22份、虾皮15-17份、鸡蛋壳14-16份、菜叶果皮12-15份、紫穗槐5-8份、碱蓬4-6份、马齿苋3.5-4.5份、紫苏2.5-3.0份、桔梗2.2-2.4份、白术1.8-1.9份、大黄1.5-1.7份、黄柏1.4-1.5份、黄芩1.3-1.5份、柴胡1.2-1.4份、槐花1.1-1.3份,食盐1-2份、菜籽油2-3份、诱食剂1-1.5份。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药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芩、柴胡、山药、三七、板蓝根、甘草、茜草、大蓟、小蓟粉碎至至120-150目的粉末状,将粉末混合均匀后投入到提取罐中,加入900-1000倍体积的水,在300-400转速下搅拌30-50分钟,得到搅拌液;
(2)将所述重量份的蟾酥、刺猬皮、土鳖虫粉粹至80-100目,加入700-800倍体积的水小火熬制2-3小时,得到熬制液;
(3)将搅拌液和熬制液混合均匀,加热至100℃,提取10-1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在40-50℃下减压浓缩至原来体积的50-60%,得到浓缩液,经过紫外线杀菌即得所述浸泡液。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诱食剂是有以下成分:黄豆、玉米粒、木香、白薯、小麦粒、芝麻、麸皮,按照6:5:4:3:2:1:1的比例组成的,其制作步骤为:
(1)将黄豆、玉米粒、木香、小麦粒、芝麻、麦麸分别炒出香味后冷却,磨成粉末;
(2)将白薯洗净,切成条,用微波炉烤干,至含水量为20-25%为止,研磨成糊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渔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渔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3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