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头壳体组件及子板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2715.1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4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周生贺;余永强;徐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3/629;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壳体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头壳体组件及子板插头,插头壳体组件包括浮动壳体以及安装在浮动壳体内的绝缘体,绝缘体上设有弹性推杆,弹性推杆包括从后向前悬伸的杆体,浮动壳体内设有壳体挡止结构,杆体上设有与所述壳体挡止结构挡止配合而阻止浮动壳体相对于绝缘体向前移动的杆体挡止结构,杆体上在杆体挡止结构的前侧还设有在插头接触件和插座接触件插合到位之后,被插座壳体顶推而使弹性推杆发生弹性变形并与浮动壳体解除挡止配合关系的承力部,浮动壳体上还设有在弹性推杆与浮动壳体解除挡止配合关系而相对于插头绝缘体向前浮动后,供所述弹性推杆弹性恢复的容纳空间。本发明的子板插头弹性推杆回弹性能良好,使用时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壳体组件及使用该插头壳体组件的子板插头。
背景技术
电路印制板是通信设备柜中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分为纵向放置的背板和水平放置的子板。设备运行中,通信数据需要在背板与子板之间传输。传统的方式,多数采用光跳线的方式实现背板和子板的中间转接,但是大量光跳线占用空间,布线杂乱,后期维护十分不便。针对这样的问题,板间光纤连接器应运而生,通过板间光纤连接器能够实现印制板与印制板之间光纤无跳线连接,可随印制板直接插拔连接,不仅实现了高速安全数据传输,而且也解决了采用光跳线实现背板与子板之间的转接而产生的诸多问题。
但是,随着使用要求的逐步提高,现有的板间连接器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使用时板间连接器通常随印制板的插合而插合的,然而子板与背板之间通常存在着较大间隙,这种间隙的存使得在背板和子板上的连接器插合到位时,子板与背板还没有插合到位,造成连接器和印制板不能够同时插合到位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插头壳体组件在纵向上即平行于插头、插座的对插方向上进行了浮动设计,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保证在插头和插座对插锁紧后,子板还可以推动插头壳体组件向前浮动一定距离,用以保证插头、插座锁紧后子板也可以可靠锁紧。如申请号为201510545400.5、申请日为2015.08.31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弹性推杆及使用该弹性推杆的插头壳体组件和子板插头。这种子板插头的插头壳体组件包括浮动壳体以及安装在浮动壳体内的插头部件壳体即插头绝缘体,插头部件壳体上设有弹性推杆,弹性推杆的悬伸端设有与浮动壳体挡止配合限制浮动壳体朝前移动的壳体挡止结构,弹性推杆的前端设置有在插头部件壳体被相应插座部件壳体挡止前被插座壳体顶推的承力部,承力部用于被插座壳体顶推而使弹性推杆的悬伸端发生弹性变形并使壳体挡止结构让开浮动壳体,这样浮动壳体就能在插头部件壳体和插座部件壳体相互挡止接触前,与插头部件壳体在前后方向上发生相对浮动,最终使得插头和插足锁插合到位后,背板和与浮动壳体连接的子板能够插合到位。
但是,这种子板插头的浮动壳体和插头部件壳体在发生相对浮动时,弹性推杆一直处于受力弯曲状态,长时间受力变形,容易造成弹性疲劳,不利于弹性推杆的回弹,尤其是在外界环境温度具有较大的温差变化时,弹性推杆很容易丧失回弹性能,这样就不能保证绝缘体与浮动壳体之间的有效挡止,造成子板与背板插合到位时,插头和插座可能还没有插合到位,严重影响连接器的对接。此外,弹性推杆与插头部件壳体为两个零部件,在两个零部件固定安装在一起时,一致性较差,两个弹性推杆的受力不同步、不均匀;而且两个弹性推杆设在插头部件壳体的同一侧,使得插头部件壳体受力不均,容易倾斜,甚至会造成弹性推杆在锁紧前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推杆的回弹性能稳定、可靠的插头壳体组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插头壳体组件的子板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2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