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型锂离子起停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1656.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4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童祥;任宁;李洪涛;苏锋;黄忠杰;孙延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131;H01M10/0566;H01M10/0567;H01M10/056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胡寅旭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锂离子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容型锂离子起停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出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已经成为方便出行的主要方式,然而,汽车的广泛应用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而且,汽车在城市工况行驶时,车辆起停十分频繁,在交叉路口、红绿灯处等怠速停车的时间越来越长,在怠速停车时发动机仍保持怠速运转,汽车怠速时间占行车时间的30%以上,而且怠速工况下有相当一部分油耗浪费,而且会增加了废气排放量,加重了污染环境。怠速起停系统在传统内燃机上的启动电机上加装了驱动启动电机,用来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即取消了发动机的怠速,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在停车是取消怠速和制动能量回收能使车辆燃油经济性有较大提高。
特别是近年国际上对节能环保汽车持续鼓励,低油耗节能车型,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主流。汽车上加装起停技术是实现低油节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该技术可节省燃油消耗5%以上。然而,目前起停电源主要用的是铅酸电池,存在环境污染大,使用寿命有限,累计成本高等缺点,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储能技术来替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起停电池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性好的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容型锂离子起停电池,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构成的电芯、电解液、容纳电芯的外壳,所述正极片包括正集流体及涂覆于正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负极片包括涂覆于负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60~81.4%正极活性材料,15~34.5%导电剂,3.6~5.5%正极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由尖晶石型的锰基含锂氧化物和碳材料按质量比(6:4)~(9:1)组成,其中尖晶石型的锰基含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MnxNiyO4,其中,1<x<1.6,0.4<y<1,碳材料为活性碳、石墨烯、碳纳米管、碳气凝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200m2/g以上;所述负极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70~86%负极活性材料,3~15%石墨类导电剂,3~15%负极粘结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掺锆或表面碳包覆的钛酸锂。本发明对电池体系进行了优化,正极活性材料采用尖晶石型的锰基含锂氧化物和碳材料,负极活性材料采用掺锆或表面碳包覆的钛酸锂,得到的电池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性好,非常适合作为汽车内起停电机的供电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正集流体为铝箔,所述负集流体为铜箔。
作为优选,所述正极粘结剂、负极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环氧乙烯、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隔膜的基材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或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表面上涂覆有无机氧化物涂料,所述无机氧化物涂料中的无机氧化物为Al2O3、SiO2、TiO2、ZrO2、B2O3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溶剂、防过充添加剂和高低温添加剂。
作为优选,所述电解液中的锂盐浓度为0.5~2mol/L,锂盐为LiPF6、LiClO4、LiBOB、LiAsF6、LiCF3SO3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由以下体积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25~30%碳酸二甲酯,15~20%碳酸甲乙酯,20~30%碳酸二乙酯,20~30%碳酸乙烯酯,0.5~4%碳酸亚乙烯酯,1~5%碳酸乙烯亚乙酯。本发明对溶剂组分进行了优化调整,能与本发明的正、负极片完美配合,且适用温度范围广,从而保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防过充添加剂的添加量为电解液总质量的0.5~4.0%,防过充添加剂为联苯、环已苯或二甲苯。
作为优选,所述高低温添加剂的添加量为电解液总质量的0.5~4.0%,高低温添加剂为1,3-丙烷磺内酯、邻苯二甲酸酐或乙酸甲酯。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1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