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餐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7207.4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毕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启棒(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6Q50/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餐 小车控制模块 中心控制模块 小车 控制模块 智能餐厅 触摸屏 单片机 主轨道 餐桌 电机驱动 驱动电机 小车平台 轨道轮 起始端 支轨道 轨道 后厨 电机 餐厅 回收 | ||
一种智能餐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餐桌、送餐轨道、送餐小车、点餐模块,WiFi路由器和中心控制模块,送餐轨道包括水平放置的U型主轨道和连接餐桌的支轨道,U型主轨道的两末端分别为送餐起始端和回收端,均位于餐厅的后厨区域,送餐小车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轨道轮、小车控制模块和小车平台,小车控制模块由单片机和小车WiFi模块组成,WiFi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单片机分别与WiFi模块和驱动电机相连接;点餐模块包括触摸屏、控制模块与WiFi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触摸屏和WiFi模块相连接,WiFi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中心控制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运行的餐厅系统。
背景技术
餐饮业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传统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传统运行模式的餐厅中、除食品加工外,传菜、上菜、点餐、送餐等缓解均需要使用人力进行。不但耗费人力,而且效率低下且易出错。在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当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传菜、上菜、点餐和送餐等环节智能化控制的餐厅系统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智能餐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餐桌、送餐轨道、送餐小车、点餐模块,WiFi路由器和中心控制模块,所述送餐轨道包括水平放置的U型主轨道和连接餐桌的支轨道,所述支轨道位于主轨道外侧且支轨道的输送方向与主轨道输送方向相交,所述U型主轨道的两末端分别为送餐起始端和回收端,均位于餐厅的后厨区域,送餐小车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轨道轮、小车控制模块和小车平台,所述小车控制模块由单片机和小车WiFi模块组成,WiFi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单片机分别与WiFi模块和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点餐模块包括触摸屏、控制模块与WiFi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触摸屏和WiFi模块相连接,WiFi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所述中心控制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餐厅系统在使用时首先由顾客通过点餐模块中的触摸屏点餐,然后由后厨将制作好的餐食放置在位于U型轨道的送餐起始端的送餐小车上,再由中心控制模块控制送餐小车主轨道和支轨道运行至相应餐桌前,就餐完毕后将回收的餐盘放置在送餐小车,由点餐模块向中心控制模块发出信号,中心控制模块控制送餐小车继续沿主轨道运行至回收端。完成一次就餐活动。能够实现传菜、上菜、点餐和送餐等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餐厅的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餐厅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餐厅系统,包括餐桌1、送餐导轨2、送餐小车3、点餐模块4,WiFi路由器5和中心控制模块6,所述送餐轨道包括水平放置的U型主轨道21和连接和餐桌的支轨道22,所述支轨道位于主轨道外侧且支轨道的输送方向与主轨道输送方向相交,所述U型主轨道的两末端分别为送餐起始端和回收端,均位于餐厅的后厨区域;送餐小车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轨道轮、小车控制模块和小车平台;所述小车控制模块由单片机和小车WiFi模块组成,WiFi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单片机分别与WiFi模块和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点餐模块包括触摸屏、控制模块与WiFi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触摸屏和WiFi模块相连接,WiFi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所述中心控制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所述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所述的智能餐厅系统的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1)顾客通过点餐模块中的触摸屏点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启棒(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伊启棒(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7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制造设备统计分析过程的日志记录方法
- 下一篇:排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