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排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4064.1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1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程道来;许俊;冯劲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31/44;F16L55/07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腔室 下腔室 排气机构 自动排气阀 第二腔室 定时开关 联动开关 防水透气 驱动机构 出气孔 上腔室 腔体 控制驱动机构 排气效率 排出 排气 驱动 申请 | ||
1.一种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定时开关(2)、驱动机构(3)、排气机构(4)、第一传动机构(5)和防水透气机构(6);
所述腔体(1)包括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111),所述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的通道内设有第一联动开关(13);
所述第二腔室(12)包括上腔室(121)和下腔室(122),所述定时开关(2)和驱动机构(3)分别安装于所述上腔室(121)内,所述排气机构(4)安装于下腔室(122)上部,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安装于所述下腔室(122)底部;
所述定时开关(2)与所述驱动机构(3)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机构(4)和第一联动开关(13)连接;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定时开关(2)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带动所述排气机构(4)和第一联动开关(13),所述第一联动开关(13)打开所述第一腔室(11)和下腔室(122)的通道,所述排气机构(4)将所述下腔室(122)内的气体排入所述第一腔室(11)并通过所述出气孔(111)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4)包括传动板(41)和气囊(42),所述气囊(42)放置于所述上腔室(121)内,且所述气囊(42)的开口朝向所述下腔室(122),所述传动板(41)放置于所述气囊(42)的顶部,所述传动板(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杆(51)、弹簧(52)和第二连接杆(53);
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3)和传动板(4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联动开关(13),所述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3)的自由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弹簧(5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动机构(7),所述腔体(1)还包括第三腔室(15),所述第二腔室(12)和第三腔室(15 )的通道内设有第二联动开关(16);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联动开关(16);
所述第三腔室(15)的顶部设有进气孔(151),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在所述第二腔室(12)内可上下滑动,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 )向下滑动时,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驱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7)带动所述第二联动开关(16)打开所述第二腔室(12)与第三腔室(15)的通道,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孔(151)进入所述第三腔室(15)、第二腔室(12)和管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2)与第一腔室(11)的通道及所述第二腔室(12)与第三腔室(15)的通道均为导气管(14),所述导气管(14)设有开孔(141),所述第一联动开关(13)和第二联动开关(16)分别为板状,且所述第一联动开关(13)和第二联动开关(16)分别穿插于所述导气管(14)内,并在所述导气管(14)内上下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孔(14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导气管(14)的相对侧分别都设有上限位块(123)和下限位块(124),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在所述上限位块(123)和下限位块(124)之间上下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包括活动板(61)和防水透气膜(62),所述防水透气膜(62)粘贴于所述活动板(61)的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61)呈匚形,所述防水透气机构(6)还包括垫片(63),所述垫片(63)粘贴于所述活动板(61)的凸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40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