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3598.2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0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河炅秀;全智娜;李银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Δ结构的单位像素,所述单位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在所述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每一个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条形部和从所述第一条形部分支的多个第二条形部,在各自子像素中的第一电极的第一条形部和第二电极的第一条形部彼此面对并且平行,在各自子像素中的第一电极的第二条形部和第二电极的第二条形部彼此交替,其中,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分别与第一偏振轴形成第一角和第二角。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1月30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69515的优先权,在此为了所有目的将其整体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充分地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LCD)。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包括纳米胶囊液晶层的LCD。
背景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显示电信息信号的显示领域已经快速地发展,并且因此,作为具有外形薄、重量轻、和功耗低等优点的平板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PDP)、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D)、场致发光显示装置(FED)等已被引入并快速地取代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
在平板显示装置中,LCD最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脑、监视器、电视(TV)的领域,因为它们具有在显示移动图像方面的卓越性和高对比度。
图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LCD的剖视图。
参照图1,相关技术的LCD 10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60,液晶面板具有彼此附接的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以及在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之间的液晶层50。
详细地,在第一基板2上的薄膜晶体管Tr包括栅极12、栅极绝缘层13、有源层14、欧姆接触层15a和15b、以及源极和漏极16和17,并且通过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8中的接触孔,薄膜晶体管Tr连接到像素区域P中的第一电极19。
此外,黑矩阵32在第二基板4下方,并且具有格子形状以围绕像素区域P,使得黑矩阵32遮蔽诸如薄膜晶体管Tr的非显示元件并暴露第一电极19。
此外,滤色器34对应于像素区域P被布置在格子形状的黑矩阵32中,并且第二电极被布置为覆盖黑矩阵32和滤色器34。
每个都选择性地透射预定偏振光的偏振板20和30分别被附接在第一基板2下方和在第二基板4上。
此外,具有在预定方向上摩擦的表面的第一取向层31a位于液晶层50和第一电极19之间,并且具有在预定方向上摩擦的表面的第二取向层31b位于液晶层50和第二电极36之间,因此液晶分子的初始布置状态和取向方向是一致的。
此外,为了防止液晶层50的泄漏,沿第一和第二基板2和4的边缘部分布置密封图案70。
由于LCD 10不是自发光的,背光60作为光源被布置在液晶面板下方以向液晶面板提供光。
作为LCD 10的液晶层,使用向列型液晶、近晶型液晶、胆甾型液晶等,并且最常使用向列型液晶。
然而,在相关技术的LCD 10中,存在如下缺点:在单独制造了基板2和4之后,当附接两个基板2和4时另外需要取向工艺。
此外,需要印刷和摩擦取向层31a和31b以使液晶对准的工艺,并且由于这些工艺,降低了生产率。
此外,在附接基板2和4以及在基板2和4之间注入液晶之后,需要保持在两个基板2和4之间的间隙,并且如果在这两个基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外部压力或碰撞而变化,显示质量可劣化。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3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注入接头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