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式废热锅半焦热量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9276.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中心;赵旭;詹仲福;窦岩;令永功;杨少华;王晓伟;谢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34 | 分类号: | F26B17/34;F26B25/00;F22B3/04;C10B39/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006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式废热锅半焦 热量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回转式废锅半焦热量回收方法,该方法是指:高温半焦被加入到回转废热锅的喂料系统,由所述喂料系统输送到所述回转废热锅内;同时,工艺水从所述回转废热锅中工艺水旋转进出系统的进口进入到所述回转废热锅内的换热管中,所述高温半焦与所述换热管接触冷却后,从所述回转废热锅底部排出,得到冷却半焦;而升温后的所述工艺水,从所述工艺水旋转进出系统的出口排出至闪蒸罐内进行闪蒸,分别产生饱和蒸气和闪蒸水;所述闪蒸水通过循环泵增压后重新进入到所述换热管进行循环使用。本发明操作方便、换热效率高,可适应多种工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焦热量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回转式废热锅半焦热量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干馏中重要的产品之一就是半焦,半焦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洁燃料,用途及其广泛。低阶煤干馏后产生的半焦温度在500~700℃。为利用高温半焦的显热,多采用炼焦行业的干法熄焦,在特殊设备内通过冷的载气(如惰性气体N2)与高温半焦接触降温,通过载气把热量带走,同时载气被加热到一定温度,高温载气再经过废热锅产生蒸汽,达到回收热量的目的;但需要高温载气风机、废热锅、除尘器等众多配套设备,操作复杂;另外,载气直接与与半焦接触,在半焦中吸附的酚类、氰化物、硫化物以及粉尘等有害物质必将扩散到载气中,通过载气不断的循环在载气中积累,给载气的排放造成极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回转式废热锅半焦热量回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回转式废锅半焦热量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半焦被加入到回转废热锅的喂料系统,由所述喂料系统输送到所述回转废热锅内;同时,工艺水从所述回转废热锅中工艺水旋转进出系统的进口进入到所述回转废热锅内的换热管中,所述高温半焦与所述换热管接触冷却至100~220℃后,从所述回转废热锅底部排出,得到冷却半焦;而所述工艺水温度升高至100~220℃,从所述工艺水旋转进出系统的出口排出至闪蒸罐内进行闪蒸,分别产生温度100~210℃饱和蒸气和闪蒸水;所述闪蒸水通过循环泵增压到0.1~2.0MPa后重新进入到所述换热管进行循环使用。
所述循环泵是指离心泵、柱塞泵或其他形式的高压泵或透平机中的一种。
所述工艺水为去离子水、锅用水或蒸气凝结水中的一种。
所述回转废热锅包括固定在托轮挡轮系统上的设有出料箱的回转冷却机筒体;所述回转冷却机筒体的一端设有喂料系统,其另一端设有工艺水旋转进出系统,其中部设有传动系统,其内设有换热管;所述喂料系统与所述出料箱上均设有进出料密封系统。
所述回转冷却机筒体的下部或端部设有所述出料箱。
所述回转冷却机筒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5~5°。
所述出料箱内设有溢流挡板。
所述换热管的布管方式为以同心圆方式均匀排成1~8圈;每一换热管中心线与所述回转冷却机筒体中线平行。
所述喂料系统是指螺旋进料器,其进料方式为直接斜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在回转废热锅回收高温半焦潜热,并带有闪蒸罐用于产生更多的蒸汽,不但操作方便、换热效率高,而且可以根据工厂蒸汽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工艺参数,以适应多种工况;同时无需考虑锅的结垢等问题。
2、本发明涉及的回转废热锅中回转冷却机筒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5~5°,从而使得物料进入随着筒体的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却后的物料被排放至出料端,从出料箱排出。
3、本发明涉及的回转废热锅中出料箱内设有溢流挡板,通过调整高度,自由控制半焦在筒体内的填充率,从而增加操作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9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