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蜜蜂AccCDK5基因及AccCDK5r1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7992.5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启;赵光栋;王琛;胥保华;崔学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4 | 分类号: | C12N15/54;C12N9/12;C12N15/12;C07K14/4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 蜜蜂 acccdk5 基因 acccdk5r1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华蜜蜂AccCDK5基因及AccCDK5r1基因在抗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提供了两个中华蜜蜂基因AccCDK5与AccCDK5r1的克隆及重组载体构建方法,并提供AccCDK5蛋白与AccCDK5r1蛋白互作的证据及AccCDK5重组蛋白体外的抗氧化能力定性研究方法,为中华蜜蜂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蜜蜂神经系统的研究,为研究蜜蜂神经系统发育及神经性病变提供理论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华蜜蜂AccCDK5基因及其AccCDK5r1基因的克隆、重组载体的构建,并首次在中华蜜蜂中验证了AccCDK5及其激活子AccCDK5r1的互作关系,提供了AccCDK5重组蛋白体外的抗氧化能力定性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家族CDKs。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CDK5 并不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而是主要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参与神经元迁移、肌动蛋白的运动、微管运输及其稳定性、细胞粘附、轴突导向、突触结构可塑性、肌细胞生成和膜运输等多种细胞活动。CDK5的功能失调和异常分布会导致神经系统障碍,并有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
非周期蛋白素蛋白p35、p39是CDK5的两个激活子,特异地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因此CDK5的激酶活性的激活主要局限于神经系统中。p35具有膜锚定信号基序,从而使CDK5/p35锚定于膜上发挥作用。p35不稳定,半衰期只有20-30min,可通过泛素化途径被降解失活。此外,p35可在神经性毒性刺激的条件下裂解为p25,p25与p35都具有激活 CDK5的能力,不同的是p25缺少膜锚定信号基序,从而导致CDK5/p25复合体定位发生改变,同时由于p25的半衰期要比p35长很多,致使CDK5/p25无节制地磷酸化其下游底物,最终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此外,有文献报道,H2O2诱导激活CDK5可以防止细胞在氧化胁迫中死亡。
目前对于CDK5及其激活子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哺乳动物的神经性病变、肿瘤发生等病理研究及其他基础研究中,昆虫中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在中华蜜蜂中未见相关报道。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属于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有7000万年进化史,是我国最具优势、分布最广的本土蜂种。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中华蜜蜂对我国的气候、蜜源分布等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强的适应性,具有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抗螨及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中华蜜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由于近年来西方蜜蜂的引入、病虫害以及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使中华蜜蜂蜂群数量骤减,种群延续已经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提供了中华蜜蜂AccCDK5基因基因在抗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提供了两个中华蜜蜂基因AccCDK5与AccCDK5r1的克隆及重组载体构建方法,并提供AccCDK5蛋白与AccCDK5r1蛋白互作的证据及AccCDK5重组蛋白体外的抗氧化能力定性研究方法,为中华蜜蜂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中华蜜蜂神经系统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本发明中,我们用常规方法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克隆得到AccCDK5 基因及其AccCDK5r1基因,分析了两个基因的结构域并进行了进化树分析,标出了其保守结构域;构建了酵母双杂交实验相关载体,验证了其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AccCDK5的原核表达载体,用于诱导蛋白并进行了纸片扩散实验,发现AccCDK5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本发明初步中华蜜蜂中AccCDK5与其激活子AccCDK5r1的互作关系,验证了AccCDK5重组蛋白的抗氧化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7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品输送设备
- 下一篇: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