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阀体盛油槽偏心镗用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7047.5 | 申请日: | 2016-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6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冬;郭巨寿;赵志勇;吴建华;张宝荣;陈文波;胡丰泽;李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第六一六厂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03703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体 油槽 偏心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镗削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阀体盛油槽偏心镗用夹具。
背景技术
喷油器是柴油机燃油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燃油在一定的压力下,以雾化的形式入燃烧室,并合理分布,以便和空气混合形成最有利于燃烧的可燃混合气。而针阀偶件直接决定着喷油器的雾化质量,因此针阀偶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柴油机整机的燃油综合性能。
如图1所示为针阀体零件简图,针阀体内孔中的盛油槽是实现针阀偶件雾化功能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如图2,在工作过程中,燃油从喷油器进油口进入,顺着喷油器油道及针阀体进油孔进入到盛油槽内,使盛油槽内油压不断上升,当压力达到喷油器的开启压力时,针阀抬起,燃油从针阀体喷孔处喷出,形成雾化喷射。因此盛油槽的加工质量对喷油器十分重要。
现在国内喷油嘴行业普遍使用电解加工的工艺方法来加工针阀体内孔的油槽。电解加工是指基于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溶解原理并借助于成型的阴极,将工件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加工成型的一种工艺方法。加工时,针阀体按通直流电电源的正极,电解工具接负极,两极之间保持较小的间隙,电解液从极间间隙流过,使两极之间形成导电通路,并在电源电压下产生电流,从而形成电化学溶解,最终使针阀体内孔中形成圆弧凹槽结构。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
1.在电解加工过程中,工件安装在电极头上时垂直度不稳定,在造成两极之间很难保证均匀的间隙,加工工件与电解阴极容易相触碰,发生导电,使生产过程发生中断。
2.受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影响,电解阴极只能固定在机床本体上,不能进行进给运动,只能靠长时间的电离子自由扩散来进行加工,因此电解加工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下。
3.由于在电解加工刚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工作间隙较小,加工溶解产生的电解产物不能完全被电解液带走,会有部分附着在工件或电解阴极上,使加工出的产品形状发生变化,产生大量的废品,废品率高达50%左右。
通过对电解加工中出现的各种缺陷分析,主要问题点在于加工中针阀体与电解阴极的间隙控制,因此合理控制电解工作间隙是解决问题的重点。有两种措施可能增大电解工作间隙,一是缩小电解阴极尺寸,二是增大针阀体内孔待加工位置尺寸。由于缩小阴极尺寸会影响针阀体加工时的定位,容易产生废品,所以采用增大针阀体内孔待加工位置尺寸的方法,即电解加工前先在针阀体中孔待加工位置处镗一个浅槽,从而达到增大电解工作间隙的目的。通过对电解原理的研究,电解加工中,工件阳极和工具阴极间应保持的加工间隙一般在0.1-1mm范围内。综合考虑针阀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加工效率等因素,初步选取针阀体与电解阴极间的工作间隙为0.5-0.6mm之间,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针阀体需镗槽位置较深,且针阀体中孔直径较小,故需要发明一套偏心镗槽夹具,使镗槽刀可以实现偏心进给。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阀体盛油槽偏心镗用夹具,采用镗削方法,在电解加工盛油槽前,先在针阀体中孔待加工(盛油槽位置)位置处镗一个浅槽,增加电解加工时电解阴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避免加工中电解阴极与工件的阳极接触导电,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针阀体盛油槽偏心镗用夹具,其包括:支承部分和偏心夹持器部分;支承部分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轴承6;偏心夹持器部分包括安装在轴承6上的夹刀块5,夹刀块5同轴夹持镗刀3,底座1上还设置有偏心轴套2,镗刀3穿过偏心轴套2的偏心孔,其刀头突出偏心孔外,偏心轴套2包括固定部和加工部,固定部固定在底座1上,加工部的厚侧壁厚度与刀头宽度一致,薄侧壁厚度小于刀头宽度;夹刀块5上还设置有手柄4,通过转动手柄4能够带动镗刀3进给,对套设在偏心轴套加工部上的针阀体进行偏心加工,即刀头转动至后侧壁位置时,由后侧壁遮挡,不对针阀体加工,刀头转动至薄侧壁位置时,刀头接触针阀体,对其进行偏心加工。
其中,所述底座1包括固定部、设置在固定部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固定部用于将夹具固定在机床上,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轴承6,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偏心轴套2。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和第一支撑部间隔布置,手柄4的设置位置位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两支撑部之间的间隙为手柄4转动提供操作空间。
其中,所述固定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一体制作。
其中,所述轴承6上设置轴承盖7,轴承盖7通过紧固螺钉8固定在第一支撑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第六一六厂,未经国营第六一六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7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钎杆加工固定、旋转消振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