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称重的建筑工程用运料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2276.8 | 申请日: | 2016-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1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梁长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长棠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K28/08;B60P5/00;B60P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1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太阳能收集板 光伏组件 伸缩杆 运料车 底盘 滑轮 称重 弹簧 挡盖 导轨 车头 建筑工程 超载 触点开关组件 压力传感器 蓄电池 断开触点 滑动连接 开关组件 内部设置 电控 车内 外壁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称重的建筑工程用运料车,包括太阳能收集板、机械伸缩杆、底盘、压力传感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收集板与车头之间通过光伏组件连接,且太阳能收集板安装在光伏组件的上方,所述车头的右侧设置有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外壁上安装有导轨,且导轨与滑轮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轮安装在挡盖的下方,所述挡盖安装在集装箱的顶部,所述机械伸缩杆安装在集装箱的内部,所述集装箱设置在底盘的上方。本发明内部设置有电控弹簧与触点开关组件,当人们向车内放置材料重量超载时,则电力弹簧会立即失效,从而断开触点开关组件,则使该车运行不了,避免了超载的情况发生,保障了运输的安全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料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称重的建筑工程用运料车。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经常需要运输一些建筑工程材料,因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运料车,传统的运料车就是普通的货车,汽油是作为动力燃料,但汽油成本比较高,经常运输会消耗大量的钱财,并不节约,且传统的运料车内部未设置压力传感器,无法对材料进行称重,只有在卸下材料后才能再次对材料进行称重,多出一道流程,比较麻烦,且工作人员在运输建筑材料时为了省时省力,往往会将车内塞满材料货物,可能会导致超载,使材料运输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称重的建筑工程用运料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称重的建筑工程用运料车,包括太阳能收集板、机械伸缩杆、底盘、压力传感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收集板与车头之间通过光伏组件连接,且太阳能收集板安装在光伏组件的上方,所述车头的右侧设置有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外壁上安装有导轨,且导轨与滑轮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轮安装在挡盖的下方,所述挡盖安装在集装箱的顶部,所述机械伸缩杆安装在集装箱的内部,所述集装箱设置在底盘的上方,所述集装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垫,且集装箱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蓄电池安装在底盘的内壁上,且蓄电池与触点开关组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触点开关组件安装在蓄电池的右上方。
优选的,所述集装箱与箱门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盘的底部安装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控弹簧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且电控弹簧安装在压力传感器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运料车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板,可将太阳能收集转化为电能,为该运料车提供动力,既无需汽油,又无需充电,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节约了资源,且该运料车在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在将货物装载到车内后,压力传感器可自动检测出材料的重量,无需后期人工称重,方便快捷,且该运料车在集装箱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垫,在颠簸的路途中对于一些重要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满足了工作的需求,且该运料车内部设置有电控弹簧与触点开关组件,当人们向车内放置材料重量超载时,则电力弹簧会立即瘫痪,从而断开触点开关组件,则使该车运行不了,避免了超载的情况发生,保障了运输的安全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装箱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底盘的剖视图。
图中:1-太阳能收集板;2-车头;3-光伏组件;4-导轨;5-集装箱;6-挡盖;7-机械伸缩杆;8-铰链;9-滑轮;10-箱门;11-车轮;12-底盘;13-缓冲垫;14-支撑板;15-压力传感器;16-导线;17-电控弹簧;18-蓄电池;19-触点开关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长棠,未经梁长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2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再生制动协同控制中的制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风能电磁动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