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9287.0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田秦;黄岐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4;C08L25/12;C08L83/04;C08L27/18;C08K13/02;C08K5/523;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聚碳酸酯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合金,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碳酸酯树脂60‑90%,橡胶接枝聚合物3‑20%和功能阻燃助剂包5‑22%。其制备方法是按比例称重上述各原料组分后,混合均匀,再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熔融、挤出切粒得到产品。所制备的合金具有优异阻燃性,同时兼具力学性能佳、耐热性好、耐久性能突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碳酸酯树脂改性领域,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PC)是力学、光学、电学及热学性质优异的热塑性塑料,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如加工流动性差,易应力开裂、成本高、缺口敏感及厚度依赖性等,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合金化技术改性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聚合物相应的缺陷。在众多聚碳酸酯树脂合金中,PC/ABS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然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橡胶相中残留不饱和双键,对外界环境如光、氧及热敏感,因此该合金产品在应用过程中易发生老化而使性能下降。与ABS相比,ASA(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采用丙烯酸酯为橡胶相替代了ABS的丁二烯橡胶相,因而具有更为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可作为ABS户外或耐老化要求高的应用替代品。关于PC/ASA合金的研究,国内外文献专利上已有相当多的报道,如US4606699提供了一种改善加工和多轴冲击载荷的PC/ASA合金;CN201310398689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乙烯—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或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作为耐寒剂,制备了一种耐寒PC/ASA合金;US4885335则制备了一种低光泽的PC/ASA合金;US5068285制备了一种改善熔体强度适合吹塑工艺的PC/ASA合金,等等。然而,关于PC/ASA合金阻燃方面的研究则鲜有报道。
在聚碳酸酯相关阻燃合金产品研究中,通常使用较多的磷酸酯类小分子作为阻燃剂,这往往劣化了合金产品性能,尤其是热性能,以PC/ABS合金为例,20重量份磷酸酯阻燃剂可使得合金产品的维卡软化温度降到100℃以下。然而,随着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如电子电器领域,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急剧上升,这对合金产品的耐热性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此外,由于磷酸酯阻燃剂降解产生酸性物质,会劣化合金产品的长期使用耐久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阻燃效果好、耐热佳、耐久性能优异且易加工的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合金。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
聚碳酸酯树脂 60-90%,优选65-90%,更优选68-88%,还更优选70-85%,
橡胶接枝聚合物 3-20%,优选3-18%,更优选4-16%,还更优选5-15%,
功能阻燃助剂包 5-22%,优选5-20%,更优选7-18%,还更优选9-16%,
所述%以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合金的重量为基准计,
所述的功能阻燃助剂包按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
有机磷化合物 49-87%,优选50-85%,更优选52-84%,还更优选55-80%,
有机硅化合物 4-45%,优选5-40%,更优选9-38%,还更优选10-35%,
阻燃协效剂 5-20%,优选6-18%,更优选6-15%,还更优选9-13%,
所述%以功能阻燃助剂包的总重量为基准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9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