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45499.3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3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莲;孙剑锋;陈杰;张志银;徐青柏;范思远;张静;宁爱民;李志军;程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23/06;C04B26/26;C10C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沥青 含有 混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合成沥青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温拌剂1~7份;
合成沥青88~97份;
着色剂2~5份;
所述温拌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装料:将聚乙烯副产的聚乙烯蜡原料加热熔化后,向其中添加油溶性可分解产生气体的有机物质,搅拌均匀后装入发汗装置;
(2)结晶:以2.0℃/h~4.0℃/h的速率将蜡层降温至原料滴熔点以下5℃~30℃的降温终止温度;
(3)升温-恒温发汗:以1.5℃/h~3.5℃/h的速率升温,蜡层达到预定温度并恒温一段时间后停止发汗,在发汗过程中强制气流通过蜡层;
(4)放料:将发汗装置内的剩余物放出,即为所述温拌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副产的聚乙烯蜡原料中所添加的油溶性可分解产生气体的有机物质选自有机偶氮化合物、磺酰肼类化合物、有机亚硝基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构成的一组物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油溶性可分解产生气体的物质优选有机偶氮化合物和/或有机过氧化物。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溶性可分解产生气体的有机物质的加入量为原料重量的0.01%~15.00%。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溶性可分解产生气体的物质的加入量为原料重量的0.03%~8.00%。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偶氮化合物选自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甲酰胺和偶氮二环己基甲腈构成的一组物质;所述的磺酰肼类化合物选自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肼、4,4’-氧化双(苯磺酰肼)构成的一组物质;所述的有机亚硝基化合物选自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和/或N,N′-二甲基N,N′-二亚硝基邻苯二甲酰胺;所述的有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二碳酸异丙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构成的一组物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降温终止温度为发汗原料滴熔点以下8℃~20℃。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升温的预定温度为目的产品滴熔点-10℃~目的产品滴熔点。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恒温的时间为0.1~5.0小时,优选为1.0~5.0小时。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蜡层在升温初期实施。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蜡层采用在蜡层上方增加气压和/或在蜡层下方降低气压,使蜡层上下方形成压力差实现,所述的压力差为0.1~5.0个大气压,优选为0.2~2.0个大气压。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蜡层采用在蜡层上方增加气压实现,在蜡层上方施加0.2~2.0个大气压的表压压力,而蜡层下方保持为常压。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蜡层采用在蜡层下方降低气压实现,在蜡层上方气压保持常压,而在蜡层下方维持-0.2~-1.0个大气压的表压压力。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沥青是25℃针入度为60~100 dmm的利用合成方法得到的沥青。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沥青由树脂、聚合物、芳烃油并采用合成方法得到的沥青。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有机硅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549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