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2784.X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9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谭丽超;卜元卿;程燕;周军英;单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50/90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 代理人: | 吕鹏涛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实验室 人工 饲养 蜜蜂 幼虫 评价 农药 毒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其包括蜜蜂幼虫的准备、蜜蜂幼虫的实验室饲养、受试农药的准备和受试农药的添加等步骤,最后观察幼虫在孔中完成排便、吐丝、化蛹和羽化的过程。该方法通过蜜蜂幼虫的实验室饲养,可以让我们不依赖于蜂群直接在实验室内开展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研究。该法培养蜜蜂幼虫的成活率极高,且其生长情况基本一致。本法省力、有效,可以在短时间内批量获得生长状态基本一致的蜜蜂幼虫,可直观、高效、准确的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的影响,同时,可开展许多以蜜蜂幼虫为对象的活体实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扩展性,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毒性测试领域,涉及了一种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了一种利用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蜜蜂以其授粉高效性、采集专一性和种群社会性等优势在许多农作物授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授粉昆虫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然而,农药的滥用不仅对采集蜂的采集行为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受农药污染的蜂蜜、花粉以及巢脾中蓄积的农药还将对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严重危害时,导致蜜蜂幼虫大量死亡。蜂群中幼虫的数量越少,发展壮群的可能性越小,其采集能力越差,生产蜂产品和传粉的能力无法发挥,将给养蜂业及农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目前为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蜂巢内农药对蜜蜂幼虫的影响研究,然而蜜蜂是典型的真社会性昆虫,具有明确而细致的劳动分工,蜂群中的幼虫食物由专职哺育蜂来提供,而人工对幼虫进行操作,幼虫往往会被工蜂遗弃,自然蜂群中添加杀虫剂易存储于巢脾上影响蜂群繁殖,同时外界蜜源冲淡杀虫剂剂量,存在重复性差、试验结果说服力低等缺点。如果能够像开展农药对蜜蜂急性毒性研究一样,将幼虫饲养在实验室内进行,可人为控制幼虫食物成分,排除哺育蜂以及外界蜜源的影响。因此,需加大科研的力度,探索可行的技术,建立有效的、简便的、重复性高的室内方法。
为建立室内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评价方法,人工饲养蜜蜂幼虫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过去的养蜂和研究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些饲养技术。但需操作者具有良好的操作经验,需每天进行幼虫的转移,这一过程往往费时费力,如开展试验需批量的蜜蜂幼虫时,大大增加试验成本,并减缓试验进程,同时还会对受试幼虫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后期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利用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评价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蜜蜂幼虫的准备:向含有蜂群的蜂箱内插入空蜂脾,将产卵期内的蜂王固定在所述空蜂脾上进行产卵,20~28小时后将蜂王放出至含有蜂卵的蜂脾外,该含有蜂卵的蜂脾继续留在蜂箱内,直到其中的蜂卵孵化成蜜蜂幼虫;
(2)蜜蜂幼虫的实验室饲养:从蜂箱内取出所插入的蜂脾,挑取所述蜜蜂幼虫用基础口粮进行适应性饲养3天,于第4天进行健康检查,选取健康幼虫;
(3)受试农药的添加:将步骤(2)选取的健康幼虫分成对照组幼虫和处理组幼虫并继续饲养3天,其中处理组幼虫用受试饲料饲养,所述受试饲料含有各浓度的受试农药和基础日粮;
(4)化蛹及观察:将步骤(3)中饲养3天后的即将进入蛹化期的幼虫转移至化蛹板的板孔中准备化蛹,观察幼虫在板孔中完成排便、吐丝、化蛹和羽化的过程,统计各幼虫的存活、化蛹或/和羽化情况。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一种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27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