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螺距调整的空间行波管群时延的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1982.4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0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禄;邱海舰;胡权;朱小芳;杨中海;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5/34 | 分类号: | H01J25/34;H01J23/27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闫树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螺距 调整 空间 行波 群时延 抑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空间行波管非线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螺距调整的空间行波管群时延的抑制方法。本发明是通过调节互作用第一段螺距p0来控制电子注与电磁波的同步偏差,使得互作用第一段相对相位角在‑50度左右,这样以牺牲少量输出功率为代价,使得群时延被大大抑制,其波动周期大大减少,波动幅度大大降低。综上所述,本发明在保证整个频带范围内输出功率满足用户指标的前提下(>150W),群时延得到明显抑制,其波动幅度和波动周期明显减小,主要针对用于通信的空间行波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行波管非线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螺距调整的空间行波管群时延的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间行波管(Space-borne TWT)是广泛应用于卫星和航天器的转发器、数据传输系统、雷达与电子对抗发射机等的末级功率放大器。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的研制和生产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
然而空间行波管放大器中的各项非线性特性会直接影响卫星和航天器的整体性能,其中群时延影响卫星通信的误码率、导航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以及伪测距精度,这是因为行波管是一个复杂的色散系统,其非线性注波互作用过程会产生不同频率信号相位不一致的群时延现象。但是目前现有技术行波管群时延的抑制研究仍是一片空白,其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行波管中群时延的抑制方法。其中群时延的定义式为:
其中,τ是群时延,Φ是场相位,f是频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或不足,在保证整个频率带宽范围内输出功率大于用户指标的前提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螺距调整的空间行波管群时延的抑制方法。
本发明在保证功率满足用户指标的前提下,提出一种群时延抑制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1、运用微波管模拟套装(MTSS)对空间行波管进行仿真,得出其初始的输出功率和群时延;
步骤2、逐渐增大互作用第一段的初始螺距值pitch(p0),每次0.001mm≤Δpitch≤0.1mm递增;p0递增至互作用第一段相对相位角在[-40deg,-60deg]之间,并在满足饱和输出功率大于150W(用户指标),记录每次螺距递增得到的功率、互作用第一段相对相位角以及群时延;
步骤3、挑选出步骤2记录的群时延最小的点,最后记录该螺距p0下的输出功率和群时延。
螺旋线行波管的螺距p0应根据不同的频段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只要不超出最低功率要求和工艺水平即可。
本发明在保证整个频带范围内输出功率满足用户指标的前提下(>150W),利用MTSS三维计算对螺距进行仿真,通过增大螺距p0可以改变色散曲线的相速且对色散平坦度几乎没有影响,使得电磁波的相速与电子的速度更加接近,这样便缩小了电磁波与电子注的同步偏差(速度差)。同时当互作用第一段相对相位角(相对相位角是场增加方向与场方向夹角的物理量,表征场增加的快慢,可以直接在MTSS软件中获得)在[-40deg,-60deg]时,电子注受到电磁波较温和的速度调制和密度调制,此时将形成群聚状态更佳的电子注,电子注的非线性特性也将明显好于螺距优化前的电子注。通过这种方法改善了电磁波与电子注的同步程度,进而大大改善电子注的群聚状态,优化后群时延得到明显抑制,其波动幅度和波动周期明显减小。主要针对用于通信的空间行波管。
本发明是通过调节互作用第一段螺距p0来控制电子注与电磁波的同步偏差,使得互作用第一段相对相位角在-50度左右,这样以牺牲少量输出功率为代价,使得群时延被大大抑制,其波动周期大大减少,波动幅度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保证整个频带范围内输出功率满足用户指标的前提下(>150W),群时延得到明显抑制,其波动幅度和波动周期明显减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1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