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燃油加注管路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4218.4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4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青;任进力;杨书升;吕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78 | 分类号: | B67D7/78;B67D7/74;B67D7/06;B67D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仇蕾安 |
地址: | 056028***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燃油 加注管路 流量计 防爆电器 混合功能 加油功能 控制功能 燃油加注 燃油流量 停电状态 触摸屏 电磁阀 防冻液 抽回 远端 自动化 输出 | ||
1.一种燃油加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油泵(1)、过滤器(2)、流量计(3)、节流阀(4)、第一三片式球阀(5)、第二三片式球阀(6)、第三三片式球阀(7)、第四三片式球阀(8)、第一常闭电磁阀(9)、第二常闭电磁阀(10)、第三常闭电磁阀(11)、第四常闭电磁阀(12)、外部容器(13)以及车载油罐(14);所述车载油罐(14)的上端油口通过管路依次串接第二常闭电磁阀(10)、过滤器(2)、输油泵(1)以及第一三片式球阀(5)后接外部容器(13);所述车载油罐(14)的下端油口与第一三片式球阀(5)之间串接第二三片式球阀(6);第二常闭电磁阀(10)与过滤器(2)之间引出的管路依次串接第三常闭电磁阀(11)、流量计(3)、节流阀(4)、第四三片式球阀(8)后接出油口;所述车载油罐(14)的下端油口依次串接第一常闭电磁阀(9)和第四常闭电磁阀(12)后连接在流量计(3)与节流阀(4)之间的管路上;第三三片式球阀(7)一端接在第二常闭电磁阀(10)与所述第三常闭电磁阀(11)之间,另一端接在流量计(3)与节流阀(4)的管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加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油罐(14)的上端油口与下端油口之间串接液面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加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油罐(14)的下端油口通过一个三片式球阀接排油口。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加注管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三片式球阀(5)打开,输油泵(1)和第二常闭电磁阀(10)通电开启,管路系统将外部容器(13)内的燃油输送至车载油罐(14),即给车载油罐(14)补充燃油。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加注管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四三片式球阀(8)打开,输油泵(1)、第一常闭电磁阀(9)和第三常闭电磁阀(11)通电开启,管路系统将车载油罐(14)内的燃油输出至外部设备,即通过车载油罐(14)对外部设备加注燃油。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加注管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三片式球阀(5)和第四三片式球阀(8)打开,输油泵(1)和第三常闭电磁阀(11)通电开启,管路系统将外部容器(13)内的燃油输出至外部设备,即通过外部容器(13)对外部设备加注燃油。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加注管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四三片式球阀(8)打开,输油泵(1)、第四常闭电磁阀(12)和第二常闭电磁阀(10)通电开启,管路系统将管路中残存燃油抽回至车载油罐(14)。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加注管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输油泵(1)、第一常闭电磁阀(9)和第二常闭电磁阀(10)通电开启,管路系统实现车载油罐(14)内部的燃油循环即混合燃油。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加注管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常闭电磁阀(9)、第二常闭电磁阀(10)、第三常闭电磁阀(11)和第四常闭电磁阀(12)中有一个或多个损坏,或者当没有外接电源给整个管路控制系统供电时,通过车载电源给输油泵(1)供电,同时打开第一三片式球阀(5)、第三三片式球阀(7)和第四三片式球阀(8),从外部容器(13)给外部设备加注燃油,或者,同时打开第二三片式球阀(6)、第三三片式球阀(7)和第四三片式球阀(8),从车载油罐(14)给外部设备加注燃油,实现紧急情况下的燃油加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42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