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污水双重回收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3916.4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许灯彪;何运良;李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兴天宇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污水 双重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双重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系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系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系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至于采取哪级处理比较合理,应视对最终排出物的处理要求而定,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用过的水,绝大部分排入污水管道,但这并不说明污水量就等于给水量,因为有时用过的水并没有排入污水管道,如消防、冲洗街道水排人了雨水管道或蒸发掉,再加上污水管道的渗漏等造成了污水量小于给水量,一般城市的污水量约为给水量的80%~90%,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实际排入污水管道的污水量也可能大于给水量,如地下水经管道接口处渗入,雨水经检查井u流入以及工厂或其他用户没有分散的给水设备,这些用户的给水量可能未包括在城市集中给水量之内等等,这时就可能出现污水量大于给水量。
目前大部分污水资源依然无法达到完全回收利用的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无法达到完全处理,污水当中的悬浮焦渣依然不能完全处理,水质中的有害细菌也无法完全的过滤掉,处理污水的工艺和水量依然大不相同,污水处理装置费用依然很高,依然找不到最好的技术和最实用的解决方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过滤完的污泥杂物不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任意排放依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污水双重回收利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城市污水双重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杂物沉淀池,所述杂物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初步沉淀池,所述初步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的一侧设置有药物处理池,所述药物处理池的一侧设置有消毒杀菌池,所述初步沉淀池的底端设置有污泥处理槽,所述杂物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石棉网过滤层,所述初步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药物处理池的顶端设置有药物添加器,所述消毒杀菌池的顶端设置有红外线杀菌器,所述消毒杀菌池的一侧设置有水质监测器,所述污泥处理槽的一侧设置有污泥测试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杂物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杂物沉淀池的底端设置有沉淀槽,所述沉淀槽的底端设置有杂物排放管,所述杂物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管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杂物沉淀池与初步沉淀池通过连通管道相连接,所述初步沉淀池与生物处理池通过连通管道相连接,所述生物处理池与药物处理池通过连通管道相连接,所述药物处理池与消毒杀菌池通过连通管道相连接,所述消毒杀菌池的一侧设置有净水出水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泥处理槽的顶端设置有回收管道,所述污泥处理槽的一侧设置有污泥排放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泥处理槽与初步沉淀池通过回收管道相连接,所述污泥处理槽与药物处理池通过回收管道相连接。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适用大型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回收利用的装置,可以将城市污水进行全方位加工处理,回收利用,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通过生物处理过的净水进入到城市生活进行再次利用,保证了污水回收的卫生质量,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再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杂物,污泥可以进行泥浆浓缩、过滤、脱水再次回收利用,处理完毕后可以进行焚烧、农用、填埋、和施肥,大大的提高了废物利用率,加大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时间和金钱的成本,提高了废物的重复利用率,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石棉网过滤层;2、杂物沉淀池;3、沉淀槽;4、废物排放管;5、活性碳过滤层;6、初步沉淀池;7、生物处理池;8、药物处理池;9、药物添加器;10、红外线杀菌器;11、消毒杀菌池;12、水质监测器;13、连通管道;14、回收管道;15、污泥处理槽;16、污泥测试器;17、污泥排放口;18、净水出水口;19、污水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兴天宇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兴天宇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39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