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8898.0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9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 |
代理公司: | 44458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观看位置 身份认证 显示模式 身份认证信息 跟踪 显示内容 安全性要求 适应性调整 显示场景 智能终端 适配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方法、装置以及智能终端,为能够有效提升显示安全性而发明。所述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使用者的身份认证信息;根据所述获取的身份认证信息,对所述使用者进行身份认证以确定所述使用者是否通过身份认证;如果所述使用者通过身份认证,启动跟踪显示模式,从而以所述跟踪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跟踪显示模式下,跟踪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按照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进行显示,在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发生变化时对所述使用者观看到的显示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所述使用者观看到的显示内容与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相适配。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显示场景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装置以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裸眼3D(Three Dimensional,三维)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眼3D显示产品,广大民众对于裸眼3D显示产品的关注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现有主流的裸眼3D显示产品,通常通过在普通显示器上叠加特殊的分光装置,该分光装置能够向不同方向折射图像,让左眼和右眼的可视图像分开,使得使用者左眼只能接收到左眼图像,右眼只能接收到右眼图像,而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是具有视差的,从而实现让使用者无需佩戴3D眼镜就可观看到3D影像。
目前,为了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体验,市面上的部分裸眼3D显示产品已经配置有跟踪显示功能。该跟踪显示功能利用摄像头等传感装置追踪使用者的观看位置,并根据使用者的观看位置适应性的进行显示调整,一方面可以使显示内容与使用者的不同视角相适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在使用者的观看位置发生变化后,依然能够观看到正确的立体显示效果,避免出现反视、重影、失真等问题。这种配置有跟踪显示功能的裸眼3D显示产品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应用空间,可应用于科研、医疗、广告、军事、展览、游戏等各个领域。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但是,这种配置有跟踪显示功能的裸眼3D显示产品的安全性较差,并不能较好的满足医疗、军事、科研等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方法、装置以及智能终端,能够有效提升显示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使用者的身份认证信息;
根据所述获取的身份认证信息,对所述使用者进行身份认证以确定所述使用者是否通过身份认证;
如果所述使用者通过身份认证,启动跟踪显示模式,从而以所述跟踪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其中,在所述跟踪显示模式下,跟踪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按照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进行显示,在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发生变化时对所述使用者观看到的显示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所述使用者观看到的显示内容与所述使用者的观看位置相适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使用者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
在检测到显示启动操作后,获取使用者的身份认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获取的身份认证信息,对所述使用者进行身份认证以确定所述使用者是否通过身份认证包括:
将所述获取的身份认证信息与预存的合法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如果所述身份认证信息与所述合法身份信息相匹配,确定所述使用者通过身份认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包括虹膜特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8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R系统及其显示设备
- 下一篇:用户设备及其交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