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底托以及动力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4965.1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曾毅;郑卫鑫;朱建华;朱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管 托盘 底板 横梁 动力电池 拆卸 底托 动力电池模组 子底板 侧板 跨设 装配 动力电池组 成品组装 横梁安装 装配效率 组装效率 容纳腔 拆离 铺设 容纳 分割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底托以及动力电池模组,其中,动力电池底托包括托盘以及安装于所述托盘的液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底板和围绕所述底板四周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共同形成用于容纳动力电池组的容纳腔,所述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一条横梁,所述横梁将所述底板至少分割成两块子底板,所述液冷管至少铺设于一个所述子底板上,且所述液冷管跨设于其经过的横梁。通过液冷管跨设于其经过的横梁,无需先将液冷管装配到托盘后,再将横梁安装到托盘,提高液冷管装配到托盘的装配效率,特别是有利于成品组装阶的组装效率,而在拆卸液冷管时,也无需待横梁从托盘拆离后才能将液冷管拆卸下,从而提高液冷管的拆卸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底托以及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底托,用于承托动力电池组,包括托盘以及安装于托盘的液冷管。其中,为了加强托盘的支撑载荷,托盘中设有横梁,而液冷管也在托盘中铺设,横梁需开设有供液冷管穿过的穿孔,这样,在动力电池底托的装配工艺中,需要将液冷管装配到盘体后,才能将横梁安装到盘体,这导致液冷管的装配较为费时,也即是存在液冷管装配效率低的问题,而进行装配液冷管时,往往已经是成品组装阶,不利于成品组装效率,且在成品组装阶,单位时间成本较高,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当液冷管需要更换时,基于上述结构,需要将盘体与横梁拆卸之后,才能够将液冷管取出,这导致液冷管的拆卸较为费时,也即是存在液冷管还存在拆卸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底托,其旨在解决液冷管的装配和拆卸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底托,用于承托动力电池组,包括托盘以及安装于所述托盘的液冷管,所述托盘包括底板和围绕所述底板四周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共同形成用于容纳动力电池组的容纳腔,所述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一条横梁,各所述横梁共同将所述底板至少分割成两块子底板,所述液冷管至少铺设于一个所述子底板上,且所述液冷管跨设于其经过的横梁。
可选地,所述液冷管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贴合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贴合管的连接管组,所述连接管组跨设于其经过的横梁,至少两所述子底板铺设有所述贴合管。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包括连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贴合管的第一连接管、连接两所述贴合管的第二连接管以及连接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贴合管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均跨设于其经过的横梁,所述第二连接管至少设有一条。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贴合布置于所述侧板内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高度均低于所述侧板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所述贴合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包括两条汇流管,一所述汇流管与所述进液管连通,另一所述汇流管与所述出液管连通,两所述汇流管跨设于各自所经过的横梁,至少两所述贴合管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汇流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还包括用于连接两所述贴合管的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跨设于其经过的横梁,所述第四连接管至少设有一条。
可选地,两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中,一所述侧板的内壁面紧贴有一所述汇流管,另一所述侧板的内壁面紧贴有另一所述汇流管。
可选地,所述贴合管的布置路径迂回弯曲设置。
可选地,所述进液管贴合布置于所述侧板内侧壁或沿所述侧板内侧壁延伸出所述容纳腔;
和/或,所述出液管贴合布置于所述侧板内侧壁或沿所述侧板内侧壁延伸出所述容纳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4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