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1489.8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晋龙;罗奇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F28F1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传热 复合 铜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包括铜管本体,铜管本体内壁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齿形肋,齿形肋包括径向截面为矩形的齿肋基座和径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的传热顶部,传热顶部位于齿肋基座的上方;齿肋基座的两侧面通过圆弧状的过渡面连接在铜管内壁;部分齿形肋的传热顶部径向截面的长底边贴合在螺旋状的齿肋基座上靠近铜管本体进口的进侧且斜边朝向齿肋基座靠近铜管本体出口的背侧,形成齿肋A和齿肋a;部分齿形肋的传热顶部径向截面的长底边贴合在所述齿肋基座的背侧且斜边朝向进侧,形成齿肋B和齿肋b。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小冷凝介质流动阻力同时在胀管后提供更大的传热面积,提高铜管的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空调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一款电器。空调的耗电量与冷凝器的散热功率有密切关系,由于铜的导热性能好,活跃度低,不会与管内的气液体发生化学反应,现有的空调内常采用铜管制成的光管或者内螺纹管用于热交换的。又因为铜管的韧性高,硬度低容易变形,所以常在铜管外套设铝制的散热片,散热片与铜管的径向截面平行且内孔尺寸略大于铜管的外径,通过挤件让铜管胀管,从而使铜管外壁与散热片的内孔紧密贴合,保证冷凝器等散热功率较高。铜管制成的光管内部光滑,传热面积较小从而导致传热效率较低;内螺纹管的管内设有螺旋状的直齿或内齿,有些螺纹齿形的加工制造存在困难,虽然传热面积较大,但是在胀管过程中螺纹齿容易发生变形,而使传热效率降低,甚至有可能会增大传热热阻。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内螺纹传热管”,其公告号为CN100365370C,授权公告日2008年1月30日,公开了一种内螺纹传热管,其内表面上有螺旋齿,螺旋齿的横截面为Y字形,相邻的两齿之间有一开口空腔。齿的两侧壁的高度相等或不相等。相邻两齿间空腔的最大宽度大于空腔口的宽度。其不足之处在于:Y字形的齿叶会不利于同增加冷媒气液混合物在铜管内的流通阻力,铜管内部的气液流动均匀,扰动小,热交换能力弱,不利于铜管内外热传递;Y字形的齿叶在胀管过程中,易向下弯曲,不利于铜管膨胀从而与散热片的内孔贴合,影响传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热铜管内的螺纹对于冷凝介质的阻力大,胀管后传热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有效减小冷凝介质的流动阻力同时能够在胀管后提供更大的传热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无缝传热复合铜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包括铜管本体,铜管本体内壁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齿形肋,齿形肋包括径向截面为矩形的齿肋基座和径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的传热顶部,传热顶部位于齿肋基座的上方;齿肋基座的两侧面通过圆弧状的过渡面连接在铜管内壁,相邻的齿肋基座上相向的两侧壁间的距离相同;部分齿形肋的传热顶部径向截面的长底边贴合在螺旋状的齿肋基座上靠近铜管本体进口的进侧且斜边朝向齿肋基座靠近铜管本体出口的背侧,从而形成齿肋A和齿肋a,部分齿形肋的传热顶部径向截面的长底边贴合在所述齿肋基座的背侧且斜边朝向进侧,形成齿肋B和齿肋b;齿形肋上的边角设有过渡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14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型传热无缝铜管
- 下一篇:微通道换热器及其隔板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