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D-扁桃酸盐(Ⅰ)的生物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8108.0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利;倪国伟;陈少欣;鞠佃文;汤佳伟;谭支敏;邹杰;郭翔;王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12P7/22 | 分类号: | C12P7/22;C07C51/41;C07C59/50;C07C209/68;C07C209/62;C07C211/40;C07C231/02;C07C233/58;C07C67/343;C07C69/74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刘妍珺;马莉华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基 环丙胺 扁桃 生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式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在液态反应体系中,以式Ⅵ化合物为底物,在辅酶存在下,在羰基还原酶催化下,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从而形成式Ⅴ化合物;
和
(b)任选地从所述上一步骤的反应后的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式Ⅴ化合物;
所述羰基还原酶为来源于M.luteolum JCM 9174的羰基还原酶QNR,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所述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用于辅酶再生的酶;所述用于辅酶再生的酶为醇脱氢酶,其基因选自:
(d)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体系中,羰基还原酶为游离形式的酶、固定化酶、或菌体形式的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羰基还原酶QNR的编码基因序列选自下组:
(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酶选自:还原性辅酶、氧化性辅酶,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性辅酶选自NAD、NADP、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D用量与底物用量比率为0.01%~1.0%(w/w)。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D用量与底物用量比率为0.01%~0.5%(w/w)。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共底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体系中,共底物的浓度为5-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底物选自下组:异丙醇、葡萄糖、甲酸铵、或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体系还含有助溶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溶剂选自下组: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甲苯、丙酮、或其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剂的浓度为5~3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体系为磷酸缓冲盐体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体系中,所述式Ⅵ化合物的浓度为50~200g/L。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反应后的反应体系中,式Ⅴ化合物的ee值≥90%。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反应后的反应体系中,式Ⅴ化合物的ee值≥95%。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反应后的反应体系中,式Ⅴ化合物的ee值≥99%。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反应后的反应体系中,≥80%式Ⅵ化合物被转化为式Ⅴ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81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