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网格分区弱耦合条件下的定值边界自动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1063.4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霞;张立卓;李可;沈倩;王安宁;王玥婷;江海旗;高常德;王抒阅;种法超;胡太元;王龙;孔令元;廉震;冯相军;王祥军;刘朋;万卫东;石磊;时永;田凤字;揭一鸣;韩松;朱思萌;崔岩;王婷婷;张琳;李崭;李扬;王金凤;于华;陈珊;孟庆红;李瑶;朱新颖;张英彬;王群;薛会;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778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格 分区 耦合 条件下 边界 自动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网格分区弱耦合条件下的定值边界自动融合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分布式系统的调度管辖范围,配置调度单位数据的URI前缀,每个对象的URI在全网是唯一的;步骤二、创建计算场景;步骤三、以实际的运行方式为限定条件;步骤四,利用以上步骤进行边界耦合计算。本发明以实际的运行方式为限定条件,完成基于开环方式各种弱耦合分区拼接的边界耦合算法,有效提高了融合效率,真实反映了其暂态稳定水平,有效解决了分区融合数据过多,融合困难、因条件互斥不能有效融合等问题。为电网拼接实现一体式建模及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网格分区弱耦合条件下的定值边界自动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不断加强,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这样就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需要一个开放式、区域化的数据来完成基于本地区的保护定值的计算;另一方面又需要一种高精度、准实时的边界融合技术将各个区域进行无缝拼接构成一体化的故障计算平台,满足可以覆盖全网的、高精度、多方式的暂态稳定分析,以便应对非单一故障、联锁式故障的影响结果,为电网架构出“第一道防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基于网格分区弱耦合条件下的定值边界自动融合方法,有效提高了融合效率,真实反映了其暂态稳定水平,有效解决了分区融合数据过多,融合困难、因条件互斥不能有效融合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网格分区弱耦合条件下的定值边界自动融合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分布式系统的调度管辖范围,配置调度单位数据的URI前缀,每个对象的URI在全网是唯一的;
步骤二、创建计算场景;
步骤三、以实际的运行方式为限定条件;
步骤四,利用以上步骤进行边界耦合计算。
数据对象的URI是由本调度单位的URI前缀拼接上数据对象ID构成。
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2.1,创建场景;
步骤2.2,创建厂群样式;
步骤2.3,创建配合的保护类型;
步骤2.4,创建计算的保护类型;
步骤2.5,创建配合类型规则;
步骤2.6,描述整定规则;
步骤2.7,描述整定规则对应的算法;
步骤2.8,标注定值的规则。
所述步骤2.3包括,新建设备类型;创建原理类型;添加保护段。
所述步骤2.4包括,根据配合的保护类型生成计算的保护类型。
所述步骤三中,以供需平衡来自然划分供电分区,边界上以运行方式进行限定融合规则。
所述步骤三中,包括基于网格电网设定融合边界条件和基于弱耦合联网方式设定融合边界条件。
基于网格电网设定融合边界条件的方法包括:
以潮流正常运行电源与当地负荷的平衡线路作为划分断面,对电网进行网格化划分,网络间断面上开环运行,各个网格内电网独立供电,而在开环线路通过转为直配线运行的方式进行弱联系下的电能支援。
子区域的边界线路两侧厂站的方式设置原则为:需保证两侧厂站方式轮变的组合中不可出现使开环线路环网运行的方式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10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