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0750.4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4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谭江波;龙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望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7/02 | 分类号: | F17C7/02;F17C13/06;F17C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灌液管 常压 汽化 出口部位 灌液装置 弯曲状 封盘 排出 固定设置 管道内腔 健康隐患 下口部位 液态气体 低温罐 罐内壁 密封盘 倾斜状 侧壁 穿出 穿入 溅出 外壁 下口 冲击力 输出 | ||
一种灌液装置,包括灌液管、排气管和密封盘;所述灌液管从排气管的侧壁穿入,经过排气管的管道内腔,从排气管的下口穿出;所述灌液管的出口部位设为弯曲状;所述密封盘固定设置在排气管的下口部位外壁上;其有益效果是将灌液管的出口部位设为弯曲状,可以使灌液管中输出的液态气体呈倾斜状冲击常压低温罐内壁,大大减少了冲击力,增加了安全性;也避免了液态溅出,减少了浪费;设置了排气管和密封盘,改变了常压低温罐内的汽化气体从常压低温罐口直接排出的状况,使常压低温罐内的汽化气体从排气管排出,排除了工作上的健康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态气体的灌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灌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态气体生产中需要将低温液态气体物质从贮槽中向常压低温罐中灌液,现有的灌液方法是将灌液管与贮槽连通后,将灌液管的另一端直接插入到常压低温罐中进行灌液;这样灌液有很多弊病,弄不好还可能会出安全事故。首先是灌液管直接插入常压低温罐时,灌液管的方向直接向下,液态气体直接向瓶底冲击,冲击力强,且容易引起液态飞溅;同时,由于灌液管与常压低温罐瓶口之间留有空隙,常压低温罐内的汽化的气体会从瓶口排出,直接冲击工作人员,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健康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正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操作、减少液态气体冲击力且避免汽化气体冲击工作人员的灌液装置,以便提高工作安全性、减少浪费并排除工作上的健康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灌液装置,包括灌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和密封盘。
所述灌液管从排气管的侧壁穿入,经过排气管的管道内腔,从排气管的下口穿出。
灌液管从排气管的侧壁穿入的部位完全密封。
在灌液管经过排气管的管道内腔的部位以及灌液管在排气管的下口穿出的部位,灌液管的外壁与排气管的内壁之间有空隙;这样便于灌液时常压低温罐内的汽化气体经过排出管排出。
所述灌液管的出口部位设为弯曲状;这样可以使灌液管中输出的液态气体呈倾斜状冲击常压低温罐内壁,倾斜状的冲击力远远小于垂直冲击力,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所述密封盘固定设置在排气管的下口部位外壁上;当灌液管和排气管的下口插入到常压低温罐口后,密封盘与常压低温罐口接缝,避免汽化气体从常压低温罐口直接排出,使汽化气体从排气管排出,从而避免汽化气体直接冲击操作人员。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的管壁上设有手把;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的,将所述排气管的上口部位设为弯曲状,弯曲方向与手把方向相反;这样可以使汽化气体离操作人员更远,避免排出的汽化气体流向操作人员。
进一步的,在所述灌液管的入口部位设有灌液阀门;可使灌液工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在所述密封盘上设有密封垫,使密封盘通过密封垫与常压低温罐口接触,可以更好地避免汽化气体从常压低温罐口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灌液管的出口部位设为弯曲状,可以使灌液管中输出的液态气体呈倾斜状冲击常压低温罐内壁,大大减少了冲击力,增加了安全性;也避免了液态溅出,减少了浪费;设置了排气管和密封盘,改变了常压低温罐内的汽化气体从常压低温罐口直接排出的状况,使常压低温罐内的汽化气体从排气管排出,排除了工作上的健康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灌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线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灌液装置在给常压低温罐灌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灌液管、2.排气管、3.密封盘、4. 灌液管的出口部位、5.手把、6.排气管的上口部位、7.灌液阀门、8.密封垫、9常压低温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望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博望气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0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