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化石油气吸附脱硫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1600.8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0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宇;崔凯燕;王海波;乔凯;王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48;C10L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石油气 吸附 脱硫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石油气吸附脱硫工艺,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至少设置两个,首先将液化石油气送入装填有吸附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吸附脱硫反应,当吸附剂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后,将液化石油气切换到另一个装填有吸附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吸附脱硫反应,并向达到吸附饱和的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进行再生。本发明吸附脱硫工艺,可以脱除液化石油气中有机硫化物,具有无碱渣排放,脱硫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脱硫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吸附法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硫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高硫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大,在炼油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组分,尤其是液化石油气中各式各样的含硫化合物也在不断增多。这其中除了硫化氢之外,还有诸如硫醇、硫醚、羰基硫以及二硫化物等有机硫。这些含硫化合物的存在会使液化石油气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对设备造成腐蚀,使催化剂中毒;而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时,会产生硫氧化物,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液化石油气进行脱硫既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环保意义。
如果按照液化石油气脱除硫化物的种类可分为脱除无机硫以及脱除有机硫两部分。液化石油气中的无机硫主要是硫化氢,而工业上脱除硫化氢的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液化石油气脱硫的重点也是难点就落脚在脱除有机硫上面。针对如何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的有机硫,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以及机构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目前,国内应用最多脱除液化石油气中有机硫的方法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的梅洛克斯(Merox)碱液抽提-催化氧化脱硫醇的方法。该方法将碱液(包括再生碱液)与含有硫醇的烃流接触,碱液与硫醇反应生成硫醇盐;含有硫醇盐的碱液与所注入的氧化性气体及氧化催化剂混合,硫醇盐被转化为二硫化物而碱液得到再生,最后再生碱液与二硫化物的混合物通过沉降相互分离,再生后的碱液返回到抽提系统中继续使用。针对该方法的应用以及改进已经存在有大量专利,美国的US4705620、 US2921020等专利以及国内的CN1990828A等专利采用新技术改进了二硫化物的混合物与碱液的分离技术,降低了碱液中二硫化物的含量,提高了液化石油气的脱硫率。传统的梅洛克斯法仍然存在有如下问题:(1)所使用的酞菁钴催化剂处于碱相,容易聚集失活,导致频繁更换催化剂而催化剂的成本相当高;(2)脱硫率不够稳定,主要是因为再生碱液中二硫化物的浓度难以控制,碱液将二硫化物重新带入液化石油气中,导致总脱硫率下降;(3)产生大量的废碱渣,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的破坏。美国的Merichem公司采用了一种纤维膜接触器技术促使碱液相与烃流相之间的传质速率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碱液的利用率,降低了碱液的消耗,减少了碱渣的排放(USP4124494、USP4159964)。但纤维膜脱硫工艺对硫醇的脱除率仍然受碱液再生质量的影响,对总硫脱除率的提高不明显;且该方法仍然会产生一定量的碱渣,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后,该工艺对各种介质的纯度要求很高,需要设置相应的过滤器,且需要定期清洗,维护成本增加。最后,使用该技术精制液化石油气尽管可以脱除液化石油气中大量的含硫化合物,但是受原料含硫化合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得到的精制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很难降至10ppm以下,这样会使得作为汽油添加剂的MTBE中的硫含量超过现今规定的10ppm以下。综上所述,仅管碱液抽提还有纤维膜脱硫技术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领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是其带来的问题也有很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1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