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笔式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2062.6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冯亮;孟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芯片 指示剂 笔式检测仪 微型空气泵 颜色传感器 气体检测 显示屏 待测气体 分析仪器 气体发生 气体污染 算法转换 携带方便 颜色变化 颜色产生 一机多用 单片机 固定的 检测仪 笔体 捕捉 电池 检测 帮助 | ||
1.一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笔式检测仪包括中空的笔体(1)、显示屏(2)、电池(3)、微型空气泵(4)、单片机(5)、颜色传感器(6)、LED背光灯(7)以及检测芯片模块(8),检测芯片模块(8)为中空的透明盒体,盒体内装载有载体板,载体板含有可与有毒有害气体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
所述显示屏(2)固定在笔体(1)外壁面上;
电池(3)、微型空气泵(4)、单片机(5)、颜色传感器(6)、LED背光灯(7)置于笔体(1)腔内;
笔体(1)上有用于安装与拆卸检测芯片模块(8)的开口,安装与拆卸检测芯片模块(8)的开口处设有进气管Ⅰ;
笔体(1)上开有进气管Ⅱ,进气管Ⅱ一端通过软管与微型空气泵(4)的进口端连接,微型空气泵(4)的出口端与进气管Ⅰ连接;
检测芯片模块(8)开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管Ⅰ插入进气口,用于通入待测气体,废气从出气口排出;
检测芯片模块(8)置于颜色传感器(6)和LED背光灯(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安装与拆卸检测芯片模块(8)的开口设置在笔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单片机(5)通过排线分别与显示屏(2)、微型空气泵(4)、颜色传感器(6)、LED背光灯(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3)为锂电池或碱性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待测气体由微型空气泵(4)以固定的流速抽至检测芯片模块(8)内,并与检测芯片模块(8)内的指示剂发生反应,使得指示剂的颜色产生变化,通过颜色传感器(6)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捕捉,并经一定的算法转换成浓度值在显示屏(2)中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通过安装与拆卸含有不同指示剂的检测芯片模块(8)对不同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5)用于控制微型空气泵(4)的流量大小及开关、LED背光灯(7)的开关、将颜色传感器(6)的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及处理、将结果传送给显示屏(2)进行显示;
颜色传感器(6)为将彩色光转换成电信号频率的可编程转换器芯片,准确读出检测芯片模块(8)内指示剂的颜色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板选自能够固载指示剂的材料,优选为聚偏氟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酯薄膜、聚碳酸酯、滤纸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笔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背光灯(7)为贴片式LED或灯珠式LED。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笔式检测仪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制备含有指示剂的固载溶液,所述固载溶液通常由溶胶凝胶或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构成;
2)用移液枪吸取指示剂固载溶液滴涂在载体板上,待载体板上的有机溶剂挥发完全后,将固载有指示剂的载体板放入避光的密闭容器中,氮气环境保护下老化,室温避光保存、备用;
3)将固载有指示剂的载体板裁切成与检测芯片模块(8)透明盒体底部相同或相当的大小,并放入检测芯片模块(8)盒体底部,扣好盒盖,四边密封,两侧分别开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用胶垫密封,最终得到检测芯片模块(8);
4)取检测芯片模块(8)插入笔式检测仪中,并由微型空气泵(4)向笔式检测仪中抽入待测的有毒有害气体,用颜色传感器(6)对通入的有毒有害气体前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捕捉,获得通入有毒有害气体后指示剂的颜色值RGB,将指示剂颜色的初始RGB值与通入有毒有害气体后的RGB值进行差减,从而得到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值△R、△G以及△B,利用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20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