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5981.0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钢;寿奇奇;虞臣春;钱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信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33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芦宁宁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与注塑模联动的顶针板以及固定在顶针板上的顶针;直顶组件,包括直顶座、上下叠放的上楔块和下楔块,直顶座具有凹槽,下楔块置于凹槽内,且在凹槽的两端均具有固定不动的限位块;限位挡块,设在直顶组件的上方,用于限位上楔块继续向上运动;直顶头,通过竖直状的连杆与上楔块固定相连,顶针穿设在直顶头内。本发明提高了脱模效率,也增加了脱模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塑料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导向系统,成形系统,冷却系统和顶出机构等组成,对于形状复杂,产品有侧孔、侧凹,不能直接顶出,则必须通过抽芯结构,或者斜顶机构顶出产品。而随着模具加工技术水平的进步,现在对产品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产品表面要求皮纹效果,不得有顶杆痕迹、拉毛、划伤、擦痕等注塑缺陷。这其中,注塑过程中产品的平衡、顺利顶出是注塑生产过程的关键问题。
为了将产品顺利地从模具的模型上分离出来,一般采用斜顶块的结构,这其中就涉及到一套模具中有两个斜顶块的情况。现有技术中,要实现两种不同运动方向的斜顶块,一般要做分开的两个机构分别运动实现。这样即提高了模具制造成本,也加大了模具制造难度,同时延长模具制造周期。
因此,需要一种易于生产、且可稳定脱模的顶出机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脱模机构复杂、难于生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其包括:
与注塑模联动的顶针板以及固定在顶针板上的顶针;
直顶组件,包括直顶座、上下叠放的上楔块和下楔块,所述直顶座具有凹槽,所述下楔块置于所述凹槽内,且在所述凹槽的两端均具有固定不动的限位块,限位块用于在所述顶针板不动时限制下楔块在凹槽内滑动;
限位挡块,设在直顶组件的上方,用于限位上楔块继续向上运动;
直顶头,通过竖直状的连杆与所述上楔块固定相连,所述顶针穿设在直顶头内;
所述顶针板在注塑模开模时向上运动,带动顶针、直顶组件和所述直顶头向上运动,当上楔块接触所述限位挡块而停止向上运动时,由于顶针板继续运动,下楔块脱离所述限位块的限位而在所述凹槽内横向运动,直顶头停止运动,而所述顶针继续向上运动,直至顶针板运动至限位高度,顶针停止。
优选的,所述顶针的顶端具有扁平的扁顶部。
优选的,所述顶针板上固定有两根平行设置的所述顶针,且两根顶针穿设在所述直顶座的同侧。
优选的,在所述下楔块横向运动的运动行程上,所述注塑模具顶出机构还设有限位所述下楔块横向运动极限位置的限位拨块,所述限位拨块还用于将所述下楔块复位。
优选的,所述限位拨块具有限位尖端,所述下楔块上具有卡设所述限位尖端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下楔块的楔面上具有T型凹槽,所述上楔块具有置于所述T型凹槽内的滑动部,滑动部沿T型凹槽滑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采用如上所述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实现脱模。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以及注塑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直顶组件与直顶头相连,在注塑模开模时,顶针板向上运动而实现顶针和直顶头同时向上运动,而直顶组件运动至限位挡块时产生横向运动,此时直顶头停止向上运动,而顶针继续向上运动实现第二次顶出,提高了脱模效率,也增加了脱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信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信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5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桶装置
- 下一篇:防屈曲支撑的扭转防失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