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现象的专用机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5332.2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0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冠军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11/06;C10N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涡轮 增压 发动机 机油 现象 专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现象的专用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环境保护和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涡轮增压发动机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采用。而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其技术先进、动力强劲及节省燃油等特点,也越来越多的被汽车用户所认可。据统计,我国2014年新车装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比例为12.2%,2015年即达到17.5%,而202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45%。
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其频频出现的“烧机油”现象,也让广大车主们十分头痛。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其实就是机油消耗过快,这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1、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设计原理---气缸与活塞的间隙更宽、更容易烧机油
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涡轮运行时,发动机气缸与活塞之间的间隙就会因为温度的快速升高而变小,所以涡轮增压发动机相对自然吸气发动机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得预留更宽的气缸与活塞间隙,以免高温膨胀后导致部件挤压受损。这样车子一开始运行的时候,使用相同粘度机油的情况下,涡轮增压发动机相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会有更多的机油油气窜进燃烧室,形成烧机油。
2、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燃烧室工作温度更高、机油更容易挥发
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高温废气直接作用于涡轮,再通过金属导热,传递到缸体上,那么曲轴箱内的温度势必也会升高,温度越高,机油的挥发也就越大,那么烧机油的机率也就会越高。而自然吸气发动机没有废气涡轮,曲轴箱内的温度相应要低一点,机油挥发也会小些。
绝大多数配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都推荐用5W-40粘度等级的全合成或合成发动机油。
想解决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烧机油”现象,就必须在满足5W-40机油低温要求的前提下,特别关注发动机油的开口闪点、蒸发损失和高温高剪切粘度三个关键指标。
第一、发动机油的闪点一定要高。高闪点有利于减少涡轮增压器的高温导致的机油裂解挥发。
第二、发动机油的蒸发损失一定要低。这个指标是测试机油在高温下的蒸发情况,一般用NOACK诺亚克法来测试。
第三、发动机油的高温高剪切粘度HTHS一定要高。这个指标是考核机油在高温状态下的油膜保持性。高HTHS不仅能增加活塞环与气缸内壁的密封性,同时也会控制由于缸内直喷导致的燃油蒸发不畅而产生的润滑油被稀释导致粘度变小的现象。
目前市场上合成发动机油采用的基础油多是三类加氢基础油,调配出的机油产品虽然能够满足API等标准要求,但使用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上却无法解决烧机油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现象的专用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现象的专用机油,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基础油包括聚酯、多元醇酯、合成烯烃(PAO)、合成烷烃、烷基萘、II类加氢基础油,所述添加剂包括复合剂、粘度指数改进剂和降凝剂。
进一步地,所述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现象的专用机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更进一步地,所述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现象的专用机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40℃时的运动粘度为100-400厘斯,开口闪点不低于275℃。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为KL135和KL115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酯为TMTC和KL15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PAO为PAO4和PAO6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烷烃为Shell X430和Shell X420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烷基萘为AN23。
进一步地,所述II类加氢基础油为150N和6cst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添加剂为P5810。
进一步地,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SV261和LZ7067C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冠军石油化学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冠军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5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