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施工人员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8143.2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张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6 | 分类号: | B61L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施工人员 安全 预警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施工人员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实时检测施工点安全施工范围边界与行驶中列车间距离的测距模块、在安全施工范围的边界处与行驶中列车间的距离间的距离达到安全距离阈值时向预警模块发出告警撤离命令,并向施工点安全限界模块发送人员出清检查命令的信息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告警撤离命令发出告警提示的预警模块及根据检测安全施工范围内的人员撤离情况的施工点安全限界模块。该方法在车辆和施工点分别安装测距及预警设备,在车辆接近时实时提醒人员与车辆距离。本系统及方法利用完整且自动的施工人员预警体系替代了原人工告警方式,且预警过程准确、及时且可靠,有效避免了由于人员疏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施工人员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中,轨道交通施工人员在列车的运行轨道上进行施工时,一般会利用运营的间隔时间进行施工,也就是天窗作业,同时,为了保证施工期间人员的安全、也为了防止施工设备及人员的施工时间超过天窗作业时长而影响车辆通过,需要对轨道交通施工人员进行列车接近预警,并疏导施工人员及设备在列车通过前及时撤离。
目前,对轨道交通施工人员进行列车接近预警的方法为在现场施工点及车站信号设备室中分别配备安全防护督导人员,其中,车站信号室安全防护督导人员与信号设备操作人员实时沟通通过车辆情况并通知施工点,施工点安全防护督导人员负责在车辆通过前疏散施工人员,并清理线路遗留设备,车站信号设备操作人员在车站放行通过车辆时,就开始通知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督导人员,并时刻注意信号设备上显示的车辆行进位置,同时将车辆位置通知至现场人员,需要经过信号设备显示,车站信号操作人员观察,安全督导人员沟通等串行环节。然而,由于该过程均为人员监控,且目前信号设备条件下,车辆位置只显示至区间,因此极易造成人员误报漏报及无法及时将撤离消息传递至每个施工人员的问题,甚至导致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施工人员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利用完整且自动的施工人员预警体系替代了原人工告警方式,且预警过程准确、及时且可靠,有效避免了由于人员疏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施工人员安全预警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信息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的测距模块、施工点安全限界模块和预警模块;
所述测距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施工点的安全施工范围的边界处与行驶中列车间的距离,并将所述安全施工范围的边界处与行驶中列车间的距离实时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模块;
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测距模块发送的距离值等于安全距离阈值时,向所述预警模块发出告警撤离命令,同时向所述施工点安全限界模块发送人员出清检查命令;
所述预警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告警撤离命令发出告警提示,以告知施工人员从施工点撤离;
所述施工点安全限界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人员出清检查命令,检测所述安全施工范围内的人员撤离情况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测距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施工点的安全施工范围的来车方向边界处的施工点测距单元、和设置在列车行驶方向的车头上的车辆测距单元;
所述施工点测距单元用于与所述车辆测距单元进行时间同步并向所述车辆测距单元发送广播请求,以及获取所述车辆测距单元与施工点测距单元间的双向传输的到达时间差,并根据所述到达时间差确定所述车辆测距单元与施工点测距单元间的距离;
所述车辆测距单元用于与所述施工点测距单元进行时间同步,以及向所述施工点测距单元发送广播回复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点测距单元包括:时间同步信号发送子单元、广播请求发送子单元及距离确定子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8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