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肢缓冲减震护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6125.0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39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霄;陈树洋;刘会霞;高坤;张国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5 | 分类号: | A41D13/05;A41D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肢 缓冲 减震 护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下肢外骨骼护具领域,尤其是一种下肢缓冲减震护具。
背景技术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它负重多且运动量大,是下肢活动的枢纽,故其发病率也居所有关节之首,脚踝也是人类保持各种执行动作的关键部位,也是较敏感易扭伤的地方。而在步行过程中,双足摆动腿落地时与地面碰撞,来自地面的瞬时冲击力会造成整个身体自下而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振动,且随着速度加快,冲击及振动将变得愈发剧烈,特别下台阶或剧烈运动时,地面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冲击力及振动将会对关节组织产生巨大伤害;另外,当身体各部分器官固有频率和传来的振动频率一致或接近时,就会引起器官的共振,此时对器官的影响和危害最大。所以,通过给下肢设计缓冲减震护具,减少对老年人或者患者下肢关节和器官的损害。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缓冲减振装置只针对足部或者踝关节,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4501524U,授权日2015年7月29日,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为一种外骨骼用三自由度柔性踝关节装置,通过足底支撑部的防震填充层、弹性支撑件、足侧支撑部的柔性转动副以及后阻尼器的设计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缓冲减震机构的减震效果一般,只能一次缓冲足底或踝关节处冲击力及振动,而对于已经传递上去的冲击力和振动不能进行二次衰减,还会造成膝关节损伤、磨损;其次整套装置的缓冲减震能力不可调节,不能适应各个使用者的具体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下肢缓冲减震护具,该护具能够两次缓冲减震且减震效果可调,穿戴舒适,质量轻便,且实用经济价值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肢缓冲减震护具,包括上侧小腿护托、上侧绑带、衬垫、弹簧减震器、下侧小腿护托、下侧绑带和减震鞋;
所述上侧小腿护托为“U”型、两端铆接固定有上侧绑带,下侧小腿护托为“U”型、两端铆接固定有下侧绑带;上侧小腿护托两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弹簧减震器的上端紧固连接,下侧小腿护托两侧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弹簧减震器的下端紧固连接;第三连接件的上端与下侧小腿护托紧固连接,下端与减震鞋通过柔性铰链连接;所述衬垫可拆卸式的安装于上侧小腿护托和下侧小腿护托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弹簧减震器包括下弹簧座、螺纹段、活塞杆组件、弹簧、上弹簧座和连接杆;
所述下弹簧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螺纹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活塞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活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上弹簧座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弹簧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弹簧套在连接杆和活塞杆组件外、且两端分别安装在下弹簧座和上弹簧座上。
优选的,所述的弹簧为复合橡胶弹簧,阻尼取值范围为:0.1<ξ<0.3。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鞋包括鞋底、缓冲垫、鞋面和鞋带;
所述鞋底可采用橡胶材料,且鞋面缝合在鞋底上,鞋面的材质为帆布,缓冲垫由高弹性的果冻硅胶制成,其厚度为15~20mm,表面均布圆形透气孔,且紧密贴合在鞋底上,鞋带固定铆接在鞋面上。
优选的,所述的“U”型上侧小腿护托和下侧小腿护托均由PP塑料制成,且其表面均开有多个条形通气孔;所述的上侧绑带和下侧绑带采用亲肤绒面绑带。
优选的,所述的衬垫外侧以硬质皮革做面,内侧衬有柔软材料,且衬垫上均布多排圆形透气孔。
优选的,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均采用碳纤维材质,内侧衬有衬套。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弹簧减震器、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护具的缓冲鞋垫和弹簧减震器能实现两次缓冲减震,最大化阻断冲击力和振动向上传播;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弹簧的伸缩长度,改善减震的舒适度;该护具的小腿护托使用PP塑料制成,其最大优点是抗弯曲疲劳性,所以其可以与小腿紧密贴合,穿戴舒适,质量轻便;结合人体仿生学原理,该护具只在踝关节处设置一个自由度,结构简单,且能满足人们基本使用要求,适合工业生产和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弹簧减震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减震鞋结构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6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