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式电池壳体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9640.6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2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钟贵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鸿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6 | 分类号: | B21D22/06;B21D45/02;B21C51/00;H01M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电池 壳体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式电池壳体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一种圆柱式电池的壳体10结构,壳体10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中空腔体结构,壳体为电池的主要外部结构,其主要用于装载卷芯及电解液。
在壳体10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是由一片平整的金属片冲压成型而得到,冲压后还需要对壳体10的结构强度进行检测,以区分良品与不良品,结构强度检测后还需要对壳体10的内部进行清洗,以去除其内部的灰尘等脏物。
如图2所示,其为壳体10套于固定治具20内的示意图。将壳体10套入固定治具20内,防止壳体10的后续的电池生产过程中发生倾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良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已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并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因此,电池生产企业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设备以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实现上述壳体10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为后续的电池生产作好准备,是研究开发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对电池壳体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的圆柱式电池壳体生产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圆柱式电池壳体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衔接的壳体冲压系统、结构强度检测系统、壳体运输翻转系统、壳体套治具系统;
所述壳体冲压系统包括依次衔接的金属片上料机械手、壳体冲压装置、壳体竖直转平躺装置、壳体冲压转移机械手;
所述壳体冲压装置包括:冲压升降部、设于所述冲压升降部伸缩端的冲压上模、与所述冲压上模配合的冲压下模;
所述壳体竖直转平躺装置包括:竖直转平躺第一流水线、竖直转平躺第二流水线、竖直转平躺推动部;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一流水线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二流水线的流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一流水线具有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水平面,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二流水线具有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水平面,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一流水线的水平面与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二流水线的水平面形成高度差;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一流水线与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二流水线衔接,在衔接处转折形成“Z”字形结构,所述竖直转平躺推动部设于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一流水线与所述竖直转平躺第二流水线的衔接处;
所述结构强度检测系统包括:结构强度检测支撑板、结构强度检测固定治具、结构强度检测对夹装置、结构强度检测对压装置、不良壳体转移机械手、不良壳体下料流水线;
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固定治具固定于所述结构强度检测支撑板上,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固定治具上开设有壳体固定凹槽,所述壳体固定凹槽内设有壳体固定凸台,所述壳体固定凸台具有壳体固定圆弧面,所述不良壳体转移机械手衔接于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固定治具与所述不良壳体下料流水线之间;
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对夹装置包括:第一对夹驱动部、设于所述第一对夹驱动部伸缩端的第一对夹杆、第二对夹驱动部、设于所述第二对夹驱动部伸缩端的第二对夹杆,所述第一对夹杆及所述第二对夹杆分别位于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固定治具的两端,所述第一对夹杆穿设于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固定治具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固定凸台连通,所述第二对夹杆穿设于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固定治具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壳体固定凸台连通;
所述结构强度检测对压装置包括:第一对压驱动部、设于所述第一对压驱动部伸缩端的第一对压杆、第二对压驱动部、设于所述第二对压驱动部伸缩端的第二对压杆,所述第一对压杆及所述第二对压杆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固定凹槽的两端,所述第一对压杆与所述第二对压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运动;
所述壳体运输翻转系统包括:第一壳体运输流水线、第二壳体运输流水线、壳体翻转推动部;所述第一壳体运输流水线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运输流水线的流动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壳体运输流水线具有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水平面,所述第二壳体运输流水线具有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水平面,所述第一壳体运输流水线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二壳体运输流水线的水平面形成高度差;所述第一壳体运输流水线与所述第二壳体运输流水线衔接,在衔接处转折形成“Z”字形结构,所述壳体翻转推动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运输流水线与所述第二壳体运输流水线的衔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鸿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泉州鸿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9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管路弯曲的芯筋
- 下一篇:一种固定圆筒和圆柱杆的装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