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镰刀菌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6466.1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龙建友;陈永亨;陈迪云;郑邦丰;罗定贵;蔡倩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2F3/34;C12R1/77;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镰刀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镰刀菌菌株及其应用。通过ITS基因序列鉴定为镰刀菌Fusarium sp.,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582。本发明利用失活FP‑JCCW菌体研究其对铊的吸附行为,得出最佳吸附条件:pH5.0,初始浓度100mg/L,接触时间90min,转速150r/min,生物量2.5g/L。且其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FT‑IR、SEM、XRD表征分析显示,FP‑JCCW表面多孔隙,其对铊的吸附主要依靠细胞壁上的羟基、羰基等,且吸附前后菌体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由此推断,失活微生物菌体FP‑JCCW吸附铊是通过静电吸附和表面络合完成。本发明提供的失活微生物FP‑JCCW可作为经济环保、可持续性的吸附剂处理重金属铊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微生物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菌株FP-JCCW,以及其失活微生物作为吸附剂在处理重金属铊污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大规模矿山开采后的重金属处理问题日益凸显。重金属铊毒性强烈,易富集于硫化物,常在矿区开采时迁移,并可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生活有潜在威胁。
对于矿山开采,特别是铊矿和硫铁矿,重金属的有效处理是矿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今重金属的处理,大多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但两者相较于微生物处理,存在造价高、处理周期长、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陷,且难以处理大量的低浓度污染。微生物处理是目前国内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如假单胞菌、高耐受性的真菌、深度絮凝微生物等微生物吸附铊的研究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展示了良好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应用可能。然而,目前研究大都是利用活性菌株来吸附铊,关于失活微生物的吸附研究还甚少,其可忽视微生物本身对重金属的排斥等阻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采用现有方法处理重金属铊污染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菌株FP-JCCW,以及利用该菌株的失活微生体作为经济环保、可持续性的吸附剂处理重金属铊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菌株,所述菌株为FP-JCCW,是发明人从韶关大宝山受污染植物中筛选出的优良抗铊真菌。该菌株(生物材料)的保藏信息为:
名称:Fusarium sp.FP-JCCW;
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6582;
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保藏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邮编430072;
保藏时间:2016年10月20日。
本发明通过ITS基因序列鉴定FP-JCCW菌株的分类。ITS基因PCR扩增引物为: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将其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相关菌株序列进行BLAST对比,FP-JCCW菌株与镰刀菌Fusarium sp.隶属同一分支,因而将其命名为Fusarium sp.本发明已将FP-JCCW菌株的基因序列已提交NCBI的GENBANK数据库,菌株基因序列登录号为KX349437。
结合ITS基因序列的鉴定结果,本发明所述FP-JCCW菌株与镰刀菌Fusarium sp.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因而将其命名为Fusarium sp.FP-JCCW。
FP-JCCW菌株可用于制备一种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6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