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仿真效率的SOC系统验证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6215.3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明;张同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398;G06F11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尹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仿真 效率 soc 系统 验证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提高仿真效率的SOC系统验证方法,包括系统验证平台(105)和待验证的SOC芯片(10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测试激励中每个软件激励对应的硬件激励的代码整合在所述系统验证平台(105)中;
在对SOC芯片(101)仿真验证之前,对构成系统验证平台(105)和SOC芯片(101)的硬件代码进行一次性编译;
所述系统验证平台(105)接收外部的测试命令,选择相应的已编译的SOC芯片(101)的硬件运行环境,编译并运行相应的软件激励的代码,对所述SOC芯片(101)进行仿真验证;
在对SOC芯片(101)仿真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所述系统验证平台将接收到的外部的测试命令缓存在命令缓冲单元(106)中;
步骤S302、系统验证平台(105)根据测试命令选择相应的软件激励,并编译软件激励的代码;
步骤S303、系统验证平台(105)把编译过的软件激励加载到SOC芯片(101)的程序存储器(104)中;
步骤S304、系统验证平台(105)把命令缓冲单元(106)中缓存的测试命令加载到SOC芯片(101)的命令存储器(102)中;
步骤S305、SOC芯片(101)的处理器(103)在运行主循环体程序的状态下,查询到命令存储器(102)中有新的测试命令到来;
步骤S306、处理器(103)根据测试命令的指示跳转到程序存储器(104)中运行软件激励程序,直至运行完毕;
步骤S307、处理器(103)跳转回主循环体程序运行,循环查询命令存储器(102)中是否有新的测试命令到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仿真效率的SOC系统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5至步骤S307处理器(103)运行测试激励的过程中,系统验证平台(105)的监视器(107)实时地监视SOC芯片(101)的运行情况,若SOC芯片(101)运行异常,监视器(107)实时地报告异常情况;
当软件激励程序运行完成后,监视器(107)报告测试激励的仿真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仿真效率的SOC系统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户操作平台(109)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脚本工具发出外部的测试命令给所述系统验证平台(105),所述系统验证平台将接收到的测试命令缓存在命令缓冲单元(106)中。
4.一种提高仿真效率的SOC系统验证的装置,包括系统验证平台和待验证的SOC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验证平台(105)包括用于接收外部测试命令的命令缓冲单元(106),存储软件激励的测试激励模块(108);
所述SOC芯片(101)包括用于接收命令缓冲单元(106)缓存的测试命令的命令存储器(102)、用于运行测试激励的处理器(103)和用于存储软件激励程序的程序存储器(104);
所述系统验证平台(105)内预先整合了测试激励中的硬件激励,使所述系统验证平台(105)具备各种软件激励对应的SOC芯片(101)的硬件运行环境;
对所述SOC芯片(101)仿真时,所述系统验证平台将接收到的外部的测试命令缓存在命令缓冲单元(106)中;系统验证平台(105)根据测试命令选择相应的软件激励,并编译软件激励的代码;系统验证平台(105)把编译过的软件激励加载到SOC芯片(101)的程序存储器(104)中;系统验证平台(105)把命令缓冲单元(106)中缓存的测试命令加载到SOC芯片(101)的命令存储器(102)中;SOC芯片(101)的处理器(103)在运行主循环体程序的状态下,查询到命令存储器(102)中有新的测试命令到来;处理器(103)根据测试命令的指示跳转到程序存储器(104)中运行软件激励程序,直至运行完毕;处理器(103)跳转回主循环体程序运行,循环查询命令存储器(102)中是否有新的测试命令到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仿真效率的SOC系统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验证平台(105)还包括用于实时地监视SOC芯片(101)的运行情况的监视器(1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62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