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摸点处理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1065.0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8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武军;马亮;王冉冉;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 处理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点处理方法,在发生触摸操作时,根据红外触控扫描设备的各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确定触摸点的外接多边形,根据外接多边形的大小参数以及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触摸点所在轨迹的轨迹模式,根据大小参数以及与轨迹模式对应的比例参数确定触摸点的操作参数,根据触摸点的坐标、轨迹模式以及操作参数对触摸点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根据触摸面积自动识别用户的模式,使得一个或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进行书写和/或擦除操作而无需进行模式切换,在简化操作方式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以及工作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红外触控扫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点处理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涉及一种红外触控扫描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一个可以检测到在显示区域内触摸的存在和位置的电子系统,它简化了人机交互方法。当前触控技术中,红外触控技术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寿命更长、可识别触摸点数更多等优势。
红外线技术触摸屏(Infrared Touch Screen Technology)由装在触摸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构成,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红外线式触控屏的实现原理与表面声波式触控相似,它使用的是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这些元件在屏幕表面形成红外线探测网,触控操作的物体(比如手指)可以改变触电的红外线,进而被转化成触控的坐标位置而实现操作的响应。在红外线式触控屏上,屏幕的四边排布的电路板装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呈矩形结构,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红外线技术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其由一个长边发射边、一个长边接收边,一个短边发射边、一个短边接收边组成。在发射边上有若干发射灯,相应接收边上对应有若干接收灯,通常采用1对多方式进行扫描,即一个发射灯发光,对面多个接收灯同时接收,由此形成光网,根据光网在触摸和未触摸情况下的不同形态判断触摸行为。
由于现有的红外触摸屏呈矩形结构,传统红外点定位算法根据长短边正扫方向中被遮挡光路正交得到触摸点,因此在单点触摸的情况下,红外触摸屏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在多点触摸时,正交求出的点数多于真实触点的点数,需要进行真假点判断(称为去除鬼点),否则系统会出错。现有的处理的方法有分时法、分区法以及逻辑消除法;传统的逻辑消除法优于分时和分区法,但也有很大的缺陷。传统触屏算法仅考虑触点位置的计算,并未考虑触摸物体大小的上传及用户书写擦除的便捷切换需求,表现为书写与擦除不能随意切换,操作繁琐。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针对触摸的触屏扫描方法仅根据已有光路进行触摸事件检查以及触点位置计算,但是这些方法在改进的同时并未考虑多个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同时进行书写操作以及擦除操作的情况,从而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点处理方法及设备,通过各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确定触摸点的外接多边形,然后在根据该外接多边形所对应的轨迹模式以及操作参数对触摸点进行处理,以避免用户在操作时需要频繁切换模式以及无法同时进行书写和擦除操作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摸点处理方法,应用于红外触控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各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确定所述触摸点的外接多边形,所述触摸区域为一个扫描方向上包括所有被遮挡光路的区域;
根据所述外接多边形的大小参数以及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触摸点所在轨迹的轨迹模式;
根据所述大小参数以及与所述轨迹模式对应的比例参数确定所述触摸点的操作参数;
根据所述触摸点的坐标、所述轨迹模式以及所述操作参数对所述触摸点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根据各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确定所述触摸点的外接多边形,具体为:
获取各所述扫描方向的触摸区域的重叠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1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