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治疗耳聋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05715.0 申请日: 2016-10-18
公开(公告)号: CN106620183B 公开(公告)日: 2019-12-03
发明(设计)人: 刘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 刘艳平
主分类号: A61K36/8964 分类号: A61K36/8964;A61K36/815;A61P27/16;A61K35/62;A61K35/55;A61K35/36;A61K35/24;A61K33/26;A61K31/045
代理公司: 11364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松林<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地址: 274000 ***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治疗 耳聋 药物 组合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治疗耳聋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具体的使用由组合物1、组合物2和组合物3中的一种或几种药物对耳聋患者进行治疗,从而对因听神经和耳蜗中受损伤或死亡的感音毛细胞受损或消失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达到彻底治愈。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剂或药物组合物的用途,具体的本发明涉及制剂或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听神经和耳蜗毛细胞退变、破坏和消失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用途。

背景技术:

聋哑病人是指听觉和语言障碍兼有的病人。全世界聋哑人约2亿人。我国有聋哑人2700多万,每年新增2-3万人。一旦一个家庭有一位聋哑患儿,就会给这个家庭在经济上、思想上造成严重的困难和压力。

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外源性或自身衰老导致的耳蜗毛细胞的变性和逐渐消失,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和听力丧失。目前这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且尚无特效药物或保守疗法能使感音神经性聋病人完全恢复听力。

药物治疗对于改善听功能有一定疗效,但十分有限,有些药物还有较大的毒副作用。电子耳蜗植入和助听器的应用均依赖于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缺失会影响其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低毒或无毒的治聋药物仍是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中药治聋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中国专利CN1775254A公开了一种治疗耳聋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龙胆、黄芩、地黄、泽泻、川木通、栀子、当归、九节菖蒲、甘草、羚羊角等中药原料制成)。但该专利中未公开临床疗效资料及动物实验资料。

中国专利CN101439131A的专利中报道了一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和重量比为:熟地黄22-48份,泽泻8-18份。该专利中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滋阴补肾,利水泄热的功效,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作用于身体不同部位会导致药效出现较大差异,前人研究的治耳聋药物对此报道甚少。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耳聋的药物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恢复和再生听神经和耳蜗中受损伤或死亡的感音毛细胞的中药制剂或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彻底治愈聋哑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制备治疗耳聋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包括组合物1和组合物3,其中,组合物1和组合物3组合使用。所述药物组合物1由红花5-40重量份、黄芪10-60重量份、穿山甲5-40重量份、桃仁10-60重量份、川芎4-40重量份、莱菔子5-40重量份、木香5-40重量份、乌药6-40重量份、熟地15-70重量份,山萸肉15-70重量份、丹皮6-40重量份、云苓6-40重量份、泽泻5-50重量份、磁石15-80、皂刺5-50重量份、水蛭5-40重量份、知母5-40重量份、黄柏5-40重量份制成;组合物3由银花15-60重量份、瓜蒌15-60重量份、当归5-30重量份、元胡15-60重量份、川芎20-90重量份、人参3-30重量份、五灵脂5-40重量份、冰片10-60重量份,人工麝香1-10重量份、磁石15-60重量份、杞果7-60重量份、公英15-60重量份、山萸肉15-60重量份制成。

优选的,所述组合物1由红花12重量份、黄芪20重量份、穿山甲10重量份、桃仁15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莱菔子15重量份、木香10重量份、乌药15重量份、熟地25重量份,山萸肉20重量份、丹皮12重量份、云苓12、泽泻10重量份、磁石30、皂刺10重量份、水蛭10重量份、知母10重量份、黄柏10重量份制成;所述组合物3由银花30重量份、瓜蒌30重量份、当归10重量份、元胡30重量份、川芎45重量份、人参6重量份、五灵脂10重量份、冰片20重量份,人工麝香5重量份、磁石30重量份、杞果15重量份、公英30重量份、山萸肉30重量份制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艳平,未经刘艳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5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