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置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0918.0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69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环亚众志计算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数据 存储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数据信息,例如:在工作中需要通过数据信息来记录工作的进程等;生活中如网络购物等,也都需要通过数据信息来进行操作、记录。这就使得数据信息的高效管理成为了一项发展的热点。目前,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们、企业运用数据信息,使得数据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普通的数据信息处理装置已经渐渐的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然而,大数据信息处理装置的成本较高,如果全部更换大数据处理装置的话,会使得个人或企业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进行设备的更换。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产业发展,人们对电脑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硬盘因为其固有的机械特性,造成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已经是整个电脑的瓶颈,所以固态硬盘以优越的读写和IOPS性能,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数据采集是进行后续处理的首要条件,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突发事件、灾害等)需要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因此本发明人考虑将本发明所述的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设置在车辆中。然而大量易燃计算机电子硬件系统引入车辆中,需要对安全防护工作进行改进。由海因里希事故因果理论得出,只有使其中某个环节中断则可以避免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对近年来多起事故原因统计分析后,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而不能及时发现处理、车辆异常状态检测不及时以及车窗难以打开是三大主要诱因,例如安全门的暗锁或插销隐患,安全窗难以快速打开,以及车辆传感器的类型偏少等。现有技术中缺乏同时解决上述三大主要诱因的技术方案。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人考虑在设置本发明所述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的车辆中设计一种车辆可控安全窗开启系统,对现有的暗锁或插销开关机制进行智能化改造,对现有的安全窗进行结构升级,同时还增加了多个车辆检测设备进行车辆异常状态检测,增加多个应急反应设备进行事故的快速反应,从而增加了车上用户的逃生概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类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通过网络来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在所述数据分类单元中将数据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好的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显示以供用户参考并且在所述存储单元中进行保存。
本发明所述的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大数据的分散处理,并且数据传输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类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通过网络来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在所述数据分类单元中将数据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好的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显示以供用户参考并且在所述存储单元中进行保存。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所述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设置在车辆上并且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类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通过网络来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分类单元,在所述数据分类单元中将数据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好的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显示以供用户参考并且在所述存储单元中进行保存。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计算机大数据存储系统中,所述车辆包括车辆可控安全窗开启系统,所述车辆可控安全窗开启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环亚众志计算机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环亚众志计算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0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